中国和印度能源的发展道路频频受到国际关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两国目前与未来的能源发展轨迹使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其温室气体排放。最近,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印度很快将会超过俄罗斯成为继欧盟之后的第四大排放国。中国和印度的大多数发电站都采用煤作为燃料,而且两国都计划在未来10年中大量提高其煤电装机容量。基于这些原因,也许中国和印度最不可能是风电工业有所发展的地区。
虽然当地的风力制造业具有很多潜在利益,但是该产业拥有很多超过20年风力涡轮机制造经验的企业,因此进入这一产业仍然存在很多障碍。在发展中国家中,有限的本土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使进入更加困难。 国际技术转化是一个解决方案,尽管该行业的领先企业不太可能给潜在的竞争者授权。
然而,印度和中国都拥有位于全球前十位的风力涡轮机制造企业。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的大规模(千瓦级)风力涡轮机制造领域,印度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紧随其后。两国风电革新的核心都是国内企业的主动创新以及国家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支持。
领先企业
在过去10年中,印度公司苏司兰在全球化背景下脱颖而出,并在与那些老牌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竞争中显示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到2006年为止,该公司在全球风力涡轮机销售中已经占有了8%的市场份额:份额并不大,但是一直在逐年增长。目前,苏司兰是印度风力涡轮机市场上的领先制造商,拥有印度52%的市场份额。它的成功已经使印度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先进风力涡轮机技术的领先者。
最近,金风公司成为了中国最主要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目前,该公司拥有全球风力涡轮机销售的2.8%的市场份额,在2006年第一次进入了前10名。在中国国内,它占有2006年销售额的31%。这家公司的产量正在迅速增加,这得益于政府关于在中国风力电厂项目中推进引用国产风力涡轮机的政策。2006年,金风公司的装机容量达442兆瓦,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年安装量。
在从发达国家企业引用风电技术方面,苏司兰和金风采用了类似的策略。尽管对于一个希望进入风电行业的企业来说,技术转化模式很多,但是苏司兰和金风都决定向老牌的、二线公司购买多重许可。
对一个新的风电公司来说,从海外公司获取技术是快速获取先进技术、并开始制造涡轮机的几个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然而,对一个领先的风力涡轮机制造商来说,对潜在的竞争者进行专属授权存在一个障碍。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化尤其如此,因为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和原材料都相对廉价,采用与发达国家类似的技术可能获得相同的、但更廉价的涡轮机。因此,发展中国家的制造商经常从小型风电公司那里获取技术,后者在国际竞争中不会有什么损失,却可以在许可费上赚取更多。从这些较小的技术供应商那里得到的技术,未必不如来自较大制造企业,但是这些技术可能使用的较少,并因此拥有较少的操作经验。
许可证
苏司兰购买了南风、Aerpac和安然的许可证,使之具备了进入风力涡轮机制造领域的必备技术基础。基于通过这些许可证获取的知识,苏司兰也成立了许多海外子公司。它同外国公司建立了海外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特定零件制造商,如奥地利的齿轮箱公司,或进行合作研发,如荷兰的桨叶设计中心和德国的齿轮箱研究中心。苏司兰还将其总部设在丹麦,后者是风力涡轮机行业的主要工业中心。
金风购买了德国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瑞能的许可证,这让它在几乎没有本土技术的情况下就进入了风力涡轮机产业。这些许可证提供了足够的技术知识的转化,使金风能够在转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最近,金风正在从Vensys公司收购许可证,以获取更大型风力涡轮机的设计经验。
迄今为止,金风仅仅依赖于许可转让的技术,而苏司兰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许可证模式,并已经购买了几家风力涡轮机技术和零件供应商的过半数控制权。它的收购包括主要的齿轮箱制造商汉森、以及瑞能。购买外国公司的许可证、加上国际化的研发机构和其他工厂、补充以来自世界各地的熟练雇员,这已经为苏司兰创造了一个全球学习网络,为之填补了技术知识基础的空白。苏司兰已经能够通过自己设计的学习网络,来利用世界各地的专家意见,如早期的丹麦和荷兰风力涡轮机技术开发中心。苏司兰与金风不同,因为最初它并没有把其科技学习和创新网络限制在印度,而金风则以中国为中心。
然而,金风虽然缺乏面向国际的扩张,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进入地区性的、甚至全球的学习网络。该公司来自中国西北部的新疆自治区,这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使之成为了中国的风力涡轮机技术试验的中心。随着风电的发展势头转向东部,金风也在中国东部建立了制造工厂,包括环绕津京的新制造业中心。受欢迎的风场地点,如新疆的达坂城和内蒙古的辉腾锡勒,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全球主要风力涡轮机制造商的试验场。很多公司,包括Vestas、NEG Micon、Nordex、Bonus、Zond和Tacke,都在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安装了风力涡轮机。因此,当它们在中国验证其设计的时候,这些制造商在世界其他的风电学习中心获取的知识让,金风能够从中受益。此外,金风还雇用了受过外国公司培训的职员(通常来自位于中国的公司),利用了外国风能技术公司在中国有效发展的员工,数量虽然很少但是专业化。
因为苏司兰和金风在国内都是最成功的,所以每个公司未来的成功前景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国内市场上的持续发展能力。尽管印度的风能政策缺乏一个明确的国家导向,但是从地区角度上来看,它们仍然很成功。金风非常依赖于中国管理本地成分的政策、以及无需阐明的对中国自有技术的优先考虑。公司的继续成功也将依赖于其涡轮机技术在可靠性方面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有他们继续设计更大型、更有效率的涡轮机的能力。如果印度和中国的制造商能够通过实现涡轮机制造的本地化来大大降低成本,这两个地区都极有潜力成为地区出口的制造基地。苏司兰和金风都相信,通过实现涡轮机生产的本地化,他们有能力使价格低于其国外竞争者。
跨越式发展
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制度上和其他方面都存在很多障碍,这无疑对能源跨越式发展的简单概念提出了挑战。但是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实现具体的技术进步是可能的。两国的公司已经能够制造完整的风力涡轮机系统,而且几乎所有零件都实现了本地化,在此之前,两国都只花费了不到10年时间。这些都是在国家法律和国际知识产权法的限制之下实现的,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许可证或购买较小的风电技术公司。
特别指出的是,苏司兰的发展模式突出了一种对跨国公司来说越来越流行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基于全球分布的经营、并利用了专门技术和低输入成本的地区性差异优势。庞大的国际创新网络使之跟得上全世界风力技术的创新,然后通过大量的研发工厂,它能够使这种创新加入到自己设计中来。这种模式已经发展了这种全球创新子公司网络,同时保持了对知识产权的足够控制,使自己处于全球风力涡轮机制造和销售的最前沿。相比之下,金风所从事的研究和制造过程主要位于中国,这限制了它与国外风能创新技术中心的交流。然而,中国正在凭其本身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中心,使不同的国际公司积极地参与风力涡轮机的制造,其中很多公司都位于极为接近的地区。
这些能源跨越式发展的例子证明了,两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何创造性地利用多种策略进入新的技术市场。知识产权许可、创造战略性的技术伙伴关系、利用地区和全球的学习网络、利用低劳动成本等地区优势,这些都是这两个公司成功的商业模式的重要成分。随着科技开发越来越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企业能够、也应该利用它们对技术知识越来越多的掌握,后者以前主要由发达国家开发、并为之服务。苏司兰和金风在把全球技术应用于本地——也可能是全球的——方面的成功经验证明了发展中国家的新技术开发模式。
作者简介:乔安娜•刘易斯博士是皮尤全球气候变化中心的高级国际学者和乔治敦大学沃尔什外交服务学院副教授。她目前的研究重点为发展中国家的低碳技术转化机制和2012年以后的国际气候协议选择。她曾经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考察可再生能源技术工业的发展,并在可再生能源政策制定方面向政府提出了建议。
本文的完整版见《国际发展问题比较研究》2007年12月第42卷第3期。
首页图片由dengski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