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提高能效和加大清洁技术的使用不仅能改善气候状况,还能促进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封超玲和江家驷写道。
中文

在中国国内对于气候变化行动的辩论中,有些关于气候变化行动可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疑问。但是,通过社会各个具体方面实施低碳经济,从能源效率提高,能源结构调整, 到在山区开展碳汇项目等方式,减排却可以成为一个双赢举措:既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又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 这一概念是在研究者试图寻求一个可行的和公平的国际机制以减少碳排放时提出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基本确立了低碳经济的核心内容,即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使用清洁技术来达到减排的目的。

Kaya公式具体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如方块1,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取决与人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单位生产值能耗,及单位能耗排放因子等四个决定因素。

Kaya 公式

排放=人口 x 人均GDP  x 单位GDP 能源消耗量 x 单位能耗排放量
 

基于中国的情况,其人口出生率已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对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因素而言,中国有更迫切的使命,以消除贫困,因此这不应被减少,除非有没有其他办法排;单位能耗排放量,通常解释为排放系数,通常是默认为稳定的值,除非燃烧技术实现巨大突破。鉴于这些条件,很明显可以发现,唯一可以减少的只有能源消耗强度。而且在实践中,一些专家已经证实,中国在改善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事实上,中国的能源节约效果将相当于美国的五倍,日本的十倍。             

中国建设低碳经济的社会效益    

在中国开发低碳经济,其实是多益而无一害,为社会的福祉和经济发展中的短期和长期的运行都大有裨益。

第一,碳排放是与矿物燃料能源的消费的紧紧联系的。因此,在能源的供应和利用两个方面提高能源效率,有效地减少温室排放,同时更有助于节约能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从而巩固能源安全。此外,能源的节约,将有助于减少浪费工业流程相关的其他稀缺资源。

其次,大部分行业的减排项目能缓解当地的污染物并保护当地环境的完整性。举例来说,洗煤程序,在电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由于热效率的提升,也减少了大量当地的污染物,诸如硫氧化物和汞。云南全省造林项目成了附近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存区和生物走廊,大大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低碳经济与中国的发展重叠的方面也能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最近联合国新闻称,2005年仅太阳能产业,在中国已雇佣超过15万雇员。

最后,发展低碳经济,也将推动发展创新和先进的技术,从而增加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最近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一项研究表明, 37 %的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获得技术转让,包括 HFC技术,化石燃料的转换,风力发电 等技术。

低碳经济建设在中国

根据分解的Kaya排放公式,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中国而言,应该依赖于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为实现整体能源消耗强度下降,中国目前的举措,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的提升。

对于能源消费结构,中国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20年间曾经有一个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使能源消耗强度几乎减少一半。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许多低效率的国有企业经过大幅修整并已改造成规模小但效率高的乡镇企业。

新千年以来,中国侧重于对重工业改革, 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国家强调加强自主创新和知识财产,鼓励重工业向先进设备产业方向发展,大力支持服务行业,借以减少经济对于高耗能的生产工业的依赖。但是, 在实践中,结构转型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第二产业急剧增长需要抵消了。

在能源供应方面,结构调整主要依赖于能源生产配额政策的激励。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充分体现了通过政策过程使能源结构的调整直接作用于公司的运作。这一政策规定在第十一五规划期间,可再生能源在地方一级,以及发电工厂达到应一个既定供应量 ;可以并且电力公司之间也可以交易可再生能源配额,以满足既定的配额要求。此外,随着清洁发展机制风能项目的技术扩散,一些大型风机生产商已风机生产商自主研制风力发电机组传授风电技术。

提高具体设备的能源效率是降低整体能源消耗强度的另一途径。在战略上,国家十一五能源规划提出了远景规划:十一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减少20 %。为此, 国家指定了十大具体项目以确保目标实现。从项目层面上,国家发改委首先启动了"千家高能耗企业"项目,提高企业能源效率。这一千家企业消耗了64 %的工业能源,33 %的能源消费总量。该项目把定量节约能源的目标分配到每个具体的企业,从能源密集型的化学工艺,采煤到服务行业纺织工业。

同时,终端能源使用管理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匹配的能源供应端与能源利用终端的策略,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纳入电力供应管理的范畴。2004年,一个有效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计划,解决了70 %的电力缺乏。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低碳经济建设的进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已经逐渐转向高效率低排放技术的转让和创新。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效率改善根本的动力。通过国际合作机制如清洁发展机制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清洁发展合作项目,先进的减排技术和能效技术,得到了持续提升。可以肯定的是,在未来的日子,技术仍是加快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主要动力,从而降低中国总碳排放。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完善的技术转让和保障制度应建立就能够大大促进这种技术的传播。 

 

封超玲是北京清华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她的研究重点是气候变化政策的经济分析。

江家驷是创立北京大学环境科学学院的院长。

首页图片由cargocy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