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能源储量高估恐致经济崩溃

最新报告指出,上市公司所持的石油储量不仅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威胁,还会对气候问题产生影响。
中文

经济学家在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警告,世界股票市场上巨大的化石燃料投资泡沫或将在未来危害全球经济。

参与此项研究的经济学家中包括2006年因受英国政府委托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而声名鹊起的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报告认为,目前市场对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储备的估价过高,本已脆弱的世界经济或将因此再遭重创。

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表示,目前全球股票市场上能源公司的化石燃料储备远远高于要实现当前气候变化目标所允许的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最大值。

“如果我们燃烧掉所有化石燃料储备,那么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就将创造一个史前的气候环境,地球气温将上升到过去几百万年都未曾到达的高度,”斯特恩在报告的前言中写道。这份报告是与碳排放追踪组织(CTI)合作完成的。

这项获得汇丰银行和国际能源机构等组织支持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世界要达成2009年联合国会议上达成的温升不超过2°C的国际气候变化目标,那么上市公司60%到80%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储备都是“不能燃烧的”。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化石燃料储备仍然在持续增长:研究报告指出,石油、天然气和煤炭企业仅去年一年用于增加储备的支出就达到了6740亿美元。

这份报告并非针对证券市场上那些“不可燃烧之碳”——实质上也就是毫无用处的资产——的首次警告。2012年3月,碳排放追踪组织的詹姆斯·里顿在一篇为中外对话撰写的文章中指出,金融市场一直对气候变化的真相视而不见:

显而易见,即便是放宽碳预算、减少化石燃料储备规模,想要切实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能够使用的也仅是现有化石燃料储备的一部分而已。 由此可见,到目前为止,气候变化控制目标并未在金融界引起重视。如果这个问题能够得到重视,那么,每年就不会有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消耗在寻找更多的化石燃料储备上。目前,金融市场依然无法面对现实。尽管他们明白,这场博弈中,并非所有行业都会笑到最后,但是却依然抱着雨露均沾的心态进行投资。

里顿的这番话代表了一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人认可的看法,即世界的经济前景与生态命运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一场超越碳排放的讨论:地球生态系统的储备——或者称作“自然资本”——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并且为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帮助,这一认识已经开始渗入经济学界的思考中。

例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行动机构表示,市场不稳之所以会发生正是因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没有反映出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这一点与今年二月中外对话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2008年世界金融体系中存在的内生问题不谋而合。

汇丰银行气候变化卓越中心主任尼克·罗宾斯也呼吁建立一种不仅关注短期效益的新投资方式

投资者的责任需要与这个受到碳制约的世界保持一致。社会公共投资的管理者——无论是养老金还是共有基金——都要受到信托责任的制约,这就能保证他们会小心谨慎地按照最终受益人的最大利益来进行决策。一般大家都把这个目标解释为短期收益的最大化,而未能考虑更大的社会或环境现实。气候变化的严酷现实——还有其他可持续性方面的威胁——都应该促使政府把以上所说的那个目标重新进行现代化的解释……政府通过重新制订金融规定和投资商的责任来考虑碳问题,不仅能够使得气候目标更有可能实现,而且也可以在出现全球养老金危机时保证有稳定的投资收益。收益是很明显的,它值得我们花费至少20万亿美元。

这种讨论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因为它让环境问题的探讨超越常规的范畴,让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工商企业也加入其中。能否让这些机构和个人明白气候变化事关他们自身的利益将对我们能否及时有效地对气候变化作出相应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这份报告中的某些观点并非人人都可以轻易理解的。要使“不可燃烧之碳”这个概念真正具有意义,各国政府必须采取一些切实的政策应对全球变暖,防止人类自酿苦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