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对话子网站第三极(thethirdpole.net)推出雅鲁藏布江系列文章特辑,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最大的跨界河流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印度和孟加拉国。
系列文章:
雅鲁藏布江水系亟需新的管理合作框架
中印为什么应停止在雅鲁藏布江的水电竞争?
雅鲁藏布江:中印水域合作的金钥匙
青藏高原是世界的第三极,孕育了多条亚洲的主要河流。这里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也对维持整个欧亚大陆的生态稳定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雅鲁藏布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河流,发源于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沿着欧亚板块运动形成的山脊自西向东横贯青藏高原,经由喜马拉雅山、念青唐古拉山和横断山脉的交界处,在加拉白垒和南迦巴瓦峰之间形成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随后进入南亚与恒河相会,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源地海拔高、地质条件复杂,河流水量充沛、水道长、落差大,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就开始考察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目前对基本情况的调查已经完成,包括岩石圈的演变和地球物理特征、峡谷深处的情况及峡谷形成机制等。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考察队对该地区的地质、地形、植物学、动物学、气候、水文条件和冰川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
1998年8月至12月期间,我带领一支考察队沿雅鲁藏布江深入大峡谷,取得了一些新发现。
尽管如此,雅鲁藏布江的大量领域还亟需研究,其中一些问题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对青藏高原的开发、保护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对雅鲁藏布江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但也不过才刚刚开始了解这里——我们的知识还不足以为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很多科学技术问题还需要集中研究,如资源环境、地质活动类型、气候变化和防灾、河流规划及发展目标、生态安全及国际合作、地区稳定与繁荣发展等。
水电开发的诱人前景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上游与尼洋河交汇处,年径流量超过800亿立方米。在大峡谷中部,雅鲁藏布江与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两大支流交汇,其上游水域面积28900平方千米,此处年径流量约372.2亿立方米。雅鲁藏布江进入阿萨姆河谷的地方年径流量则为1500多亿立方米。
20世纪90年代初和2003年,中国曾两次对雅鲁藏布江进行水电开发调查,部分成果如下:
雅鲁藏布江及支流水电开发计划(引自《中国水力资源和水电图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一直是开发的重点。20世纪末,这里被确认为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自峡谷海拔最高处(非入口处)开始在南迦巴瓦峰山间绕行,此段全长400千米,总落差超过2000米,形成几个大瀑布,释放出大量水能。水电专家称如果对河流进行截弯取直,就可以使流量2000立方米/秒的河流形成2800米的落差,可供50吉瓦的水电站每年发电3000亿千瓦时。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计划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于2000年启动,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电开发项目,但其进展情况却始终没有公开。
根据当时能源部水电开发司编制的《1991年中国水力资源图集》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2003年发布的中国水电资源普查成果 ,雅鲁藏布江开发计划如下:
预计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设十一座水电站,其中桑日至加查段三座,大峡谷至大拐弯之间九座, 发电容量总计60吉瓦。2010年,桑日-加查段的藏木水电站动工,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
雅鲁藏布江主要支流的水电站发电容量如下:
易贡藏布:280兆瓦
帕隆藏布:190兆瓦
尼洋河:300兆瓦,含巴松措已建成的三座大坝(100兆瓦)
Aoka河 :三座大坝共计50兆瓦
拉萨河:200兆瓦,其中100兆瓦的直孔水电站已建成
年楚河:300兆瓦
多雄藏布:600兆瓦
岗巴县内定结至朋曲之间:近2000兆瓦
察隅河谷:近1500兆瓦
中国境内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计划总发电容量为65吉瓦。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
印度也计划对雅鲁藏布江及支流进行大规模水电开发,国有及私营企业计划在国家东北部建设168座大型水电站,发电容量总计57000兆瓦。
印度水坝地图,由国际河流绘制
风险与挑战
雅鲁藏布江流域很多地区的荒漠化日益严重,由于堤坝建设和干旱的影响,上游很多草场都已不适于放牧。很多地区土地受到侵蚀,日喀则、曲松、泽当等地沙丘、荒漠不断扩张。气候正向干旱河谷地带的类型转变,沙地不断侵蚀牧场。环境恶化导致恶性循环,很多村庄被人遗弃,昔日繁荣已不复存在。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20世纪最重要的地理大发现,它被称为基因多样性的宝库、水汽输运机,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但我在考察大峡谷的过程中发现,壮丽的峡谷自然环境不容乐观。这里的地质构造还很年轻,地质活动依然活跃,再加上生态脆弱,开发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人类活动会在此引发灾难性的连锁反应,可能导致生态系统无法恢复。
这里地质作用强烈,地震、山崩等极为常见。大峡谷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在研究中我发现,上百次泥石流和山崩未来可能会加剧地震的破坏性。20世纪50年代初,一场里氏8级的地震引发多处山崩,致使下游洪水不断。2000年4月,我曾在易贡亲眼目睹了一场大规模的山崩,山崩形成水量达40亿立方米的堰塞湖。60天后堰塞湖决口,数百万人受灾,交通瘫痪。在这里,此类自然灾害发生极为频繁。
大峡谷地区的生态系统正在老化衰退。高大乔木组成的原始森林进入衰落期,海拔2500米以上的大片森林正在死亡。次生植被物种单一,森林无法进行自我修复。同时,生活在峡谷深处的门巴人和珞巴人还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很多陡坡上的森林被烧毁以开垦农田,导致水土流失和山崩。
该地区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峡谷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系统变得支离破碎,这意味着动物的活动空间更小,进而破坏了食物链和种群数量的平衡,物种单一的次生林又影响到动物种群的生存发展。但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猎人。在对峡谷为期40天的考察中,我常常会碰到猎人。在森林深处居住着很多猎户,他们用兽皮、兽骨装饰自己的家,用打到的猎物招待客人。有一次,我们就要断粮了,幸好在山脚下遇到四个门巴猎人,他们把猎物给了我们,我们才没挨饿。
我一直认为,应该开发青藏高原和雅鲁藏布江的生态价值而非经济价值。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发展途径来利用其生态价值、减少环境破坏及其造成的难题。
雅鲁藏布江源头的杰马央宗冰川(杨勇摄)
青藏高原是亚洲许多河流的发源地,也是多个山脉的起点,其自然环境直接影响着中国、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生态平衡和安全。青藏高原环境恶化将危及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又会使情况更为糟糕。长此以往,喜马拉雅山的冰川和雪线都会退化,河流水量减少,高原上的水道将断流甚至完全干枯,这片土地将变成一片沙漠。
[插入图片杨勇3 图片说明:为雅鲁藏布江提供水源的冰川迅速融化形成冰川湖(杨勇摄)]
亟需解决的问题
1. 调查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的影响,包括雪线上升、冰川融化、河流系统的变化、水文条件的改变、沙漠扩张等。
2. 调查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及作用。调整导致草场退化、沙漠化、水源干涸的工业发展目标。
3. 调查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工程项目的风险、防御极端气候灾害的措施,建立防灾减灾合作机制。
4. 进行必要的调查,为开发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
5. 在科学开发领域建立相关国家合作机制,制定河流流域规划。
6. 正确面对领土主权争议,避免发展引起冲突,维护边界的和平与稳定。
译者:郭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