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推动用水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35年,能源消耗将增长35%,相应推动用水量增长85%。
水资源和能源供给关系紧密结合。水资源短缺将在短时间内引发能源危机,反之亦然。例如,2011年严重的干旱迫使长江流域一带一千多个大坝停止运行,造成了大规模电力短缺。
但二者之间的联系远不止于此。几乎所有的能源生产都需要用水,提取、净化和分配水也都离不开使用能源。
水资源会推动经济发展,水资源日益短缺则威胁到了中国的能源生产和经济发展。众所周知,中国对耗水量极大的煤炭产业十分依赖,其中70%的燃煤电厂都位于干旱的北方地区,目前近一半的电厂遭受水资源短缺的威胁。
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可替代煤炭的能源也受到水资源的限制。核电站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几乎所有页岩气储量丰富的地区(如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水资源的供应都很有限;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及全球领先的太阳能产品制造商,但制造产品部件和清洗电池板同样对水有需求。
很少为人所知的是,使用水资源所消耗的能源正在迅速增加。诸如南水北调工程、渤海湾管道引水工程这样的大型调水项目都需要大量的能源做后盾。以南水北调东线为例,这里每年要消耗上百万吨的煤炭用于发电调水,给水资源短缺带来进一步的压力。
海水淡化是能源和水资源冲突的又一实例。目前,中国正努力提高海水淡化能力,计划将日淡化能力从60万吨提高到2020年的250万吨到300万吨。相比较于其他处理措施,海水淡化的单位水能耗要高出10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正在建设一批海水净化厂,为缺水地区的燃煤电厂提供用水,而这又将推动煤炭能源的进一步增长。
再加上政府计划到2020年实现2.7亿农村人口落户城镇,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20年里,政府需要在城市能源和水资源领域投入大量资金。
中国的能源和水资源危机也影响到了周边邻国。中国在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等国际河流上修建大坝的行为可能会造成与邻国的摩擦;中国与中亚的能源贸易也可能威胁到地区稳定。
今年的“世界水周”论坛重点关注水资源和能源的联系(water energy nexus)。与会专家一致呼吁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部门间的合作。托里尼·霍姆格伦表示,“未来十年,‘水资源利用效率’将成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关键,我们应当将这个概念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
翻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