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可抵御油价暴跌的威胁

能源多样化、减少进口依赖、治理空气污染的多方需求,意味着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能抵御化石燃料价格暴跌的冲击。
中文

油价降了,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是否会出现萎缩?这一问题引起了人们诸多的猜测。去年,中国在低碳能源领域的投入居世界第一,而此次油价下调将会对中国产生怎样影响?

上一次如此幅度的油价下跌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曾大幅上调油价。油价上涨引发了人们寻找石油替代品的热潮。开发天然气被正式提上日程;日本,美国的部分州(如加州)和欧洲的部分国家还扩大了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

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扩大了石油输出,而西方国家的石油需求却一直相对稳定,这导致油价开始下跌——而且是持续下跌。

包括日本的阳光工程、加州的风能工程在内的大批可再生能源项目都停滞下来,并最终被人抛在了脑后。即便石油不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但是它对于其他化石燃料价格的影响意味着石油可以被看作是可再生能源的直接竞争对手。

随着油价的下跌,石油作为能源的利用价值就会相应地提高,同时会导致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兴趣降低。白宫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也被拆除。

让我们展望三十年后的今天。历史又一次重演——随着油价的下跌,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再次受到重创。

特斯拉的股价与去年9月份顶峰时期相比已经下跌了28个百分点(虽然仍处于溢价状态)。丹麦风能公司维斯塔斯的股价也随着油价的下跌而受到重挫,但后来又有所回升,最终在过去6个月中,只跌了8个百分点。英利公司就跌惨了,它的股价去年下降了70个百分点。

如果历史重演,那么这将是这些可再生能源公司走向终结的起点。之后,还会有更多同类公司步上他们的后尘。

但是这一次,历史的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原因何在?

答案就在中国。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大的投资国。

截至2014年,中国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能力已经达到37800万千瓦,而美国、德国、印度等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分别为17200万千瓦, 8400万千瓦以及7100万千瓦。尽管油价在下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依然有增无减。如此一来,可再生能源市场就能挺得住。

中国在油价下跌的情况下还继续投资可再生能源的原因在于中国并未将化石燃料价格作为指导可再生能源战略的唯一因素。显然,中国投资于可再生能源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

其中,最当务之急的目标是清除中国各大城市的雾霾。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的情况尤其严重,政府不得不出台政策,减少对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当然也包括石油)的投资。不管油价如何波动,也要投资更清洁的能源。

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希望通过可再生能源提高本国的能源安全。中国领导人很清楚对化石燃料(石油、煤炭、煤气)进口的依存度增长会让本国在地缘政治变化过程中处于明显劣势。

随着中国对伊朗、尼日利亚、苏丹和委内瑞拉等国石油进口依赖度的增加,中国也会像其他依赖化石燃料的国家一样,面临着更大的战争、革命或恐怖袭击的风险。

相反,可再生能源却可以带来决定性优势,生产成本的下跌让它们与传统的化石燃料有了可比性(甚至比传统燃料更便宜)。可再生能源的产能设备取决于制造业,因此,不受资源供应量和资源价格(比如油价)的影响。制造业不受地域的限制,并且还是中国的强项。

所以在中国看来,建设以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新型发电站并不是从油价出发,而是出于战略的考量。

可再生能源成本下跌

可再生能源转型是基于成本的考量,这一点没错——但其可比性在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下跌使得电厂能以与化石燃料相差不多、甚至比化石燃料更低的价格发电。这种可比性不受油价下跌的影响。

事实上,中国电力系统对煤炭的依赖要远远大于石油,因此受全球煤炭价格的影响更大。过去6个月,煤炭价格也在持续下跌,跌幅和石油差不多。但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设却并未受煤炭价格下跌的影响而停下脚步。

综上所述,不论全球油价——还有煤炭价格——的走势如何,中国对于可再生能源的追求和承诺都不会变,因为这种追求和承诺是基于净化空气和提高能源安全的战略考量,与化石燃料的价格几乎无关。鉴于中国会坚持发展可再生能源,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将有可能会稳住。

本文原载于
energypost.eu

约翰·马修的新书
《绿色资本:亚洲如何推进下一次大变革》该书在亚马逊有售。

 翻译: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