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挪威或将刺激全球煤炭撤资

全球最大的挪威财富基金或将抛售其大部分的煤炭投资,此举将推动全球的煤炭撤资运动。
中文

挪威主权财富基金是全球最大的基金,资金规模达9000亿美元。周三,一家挪威颇具影响力的议会委员会表示,该基金应减少对涉煤企业的投资。这一举动有望成为全球化石燃料“撤资运动”进程中的一次重大胜利。

挪威一项多党提案提议,所谓的石油基金应减持那些收入或发电量的30%以上都来自于煤炭的企业的股份。挪威议会金融委员会批准了这项提案。这等于是对饱受批评人士指责过于宽松的投资标准予以加紧。

金融委员会的批准意味着该议案或将在6月5日的议会票选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也就是说,挪威将会削减与煤炭有关的投资。此举有可能会引来其他大型基金和资产管理机构的效仿。

“投资煤炭企业不仅会对气候构成威胁,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也有风险。”金融委员会的议会议员在联合声明中说道。

如果该提案能如预期的那样通过6月5日的票选,那么,挪威的石油基金将不得不从全球最大的煤矿企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撤资。包括德国莱茵集团在内的欧洲的电力公司也将遭受重创。

“议会总体来说会倾向于支持金融委员会的决定,但有一些议员反对进一步限制煤炭投资。”绿色和平组织挪威办公室的约翰·哈默斯托(Johan Hammerstrøm)称。

负责管理主权基金的挪威央行投资管理公司(NBIM)称,近些年煤炭投资一直呈下滑趋势。对于这一说法, 活动人士们却并不买账。

近期,由德国非政府组织Urgewald,挪威“未来在我们手中”、以及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一项报告称,该基金在煤炭领域的涉足程度要远远高于表象,因为NBIM只计算了其在煤炭领域的一小部分投资。

这份题为《污染与危险》的报告称,NBIM对煤炭领域的定义并不包括燃煤公用事业、煤制气、煤制油行业、多元化经营的大型煤炭开采企业(如必和必拓公司)、煤炭运输以及专业煤炭技术企业等。

这份报告称,如果将上述行业纳入其中,则2013年末该石油基金所持有的煤炭行业资产规模(包括股权和债券)超过820亿挪威克朗(折合104亿美元),是NBIM声称的25亿挪威克朗(3.18亿美元)的煤炭行业投资规模的40倍。

基于上述可观的数字,挪威工党议员托尔斯泰因·索尔伯格称,如果挪威石油基金能够坚决地从煤炭行业撤资,这将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重大胜利。

在最近的几年中,银行、保险公司、投资机构也紧随大学、宗教机构、公共养老基金的步伐,同意限制或停止对煤炭领域的投资。煤炭是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也是发展中国家水源污染的最大元凶。

燃煤经济性降低

虽然大部分私企仍不愿承诺停止煤炭行业的投资,但在上周,法国保险巨头安盛(AXA)表示将会退出与煤炭有关的投资项目。

活动发起者不仅强调煤炭是全球变暖的元凶、保留现有地下煤炭储存是多么至关重要,同时也指出投资开采新的煤矿、兴建出口终端和发电设施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低下,并称煤炭基础设施将成为“搁浅资产”。

由于全球煤炭供过于求、能源消费结构向可再生能源和相对清洁的天然气转移,斯托全球煤炭指数(The Stowe Global Coal Index)在过去五年里市值暴跌近70%。但煤炭行业和一些分析师仍然坚信印度和快速发展的东南亚国家将会拉动煤炭需求,使煤价在本世纪20年代出现回升。

东移?

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在近期澳大利亚美国对华煤炭出口的经济效益出现持续下滑。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正力求实现电力燃料的自给自足,同时中国政府治理雾霾的行动也对燃煤发电站的运行进行了限制。

“撤资运动”的关键问题有两点。一是全球主要金融机构是否会出于经济或道德因素的考量而最终撤出对煤炭行业的投资;二是在西方投资者从煤炭行业撤资后,发展中国家中那些风险顾虑较少的长期投资者是否会取而代之。

上述报告同时也指出了一些进军煤炭项目的新企业,如印度电力集团GVK;关键问题在于,煤炭企业是否能够轻易地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贷款。

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投资者或许会将煤炭这种污染性极强的燃料看作是未来几十年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

但“撤资运动”的发起者认为,减少对煤炭领域的资金支持会迫使矿产开采和能源企业减少产出,从而给清洁能源留下发展的空间。

 

翻译:Sher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