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今年12月召开的巴黎气候峰会一直被视为是防止气候恶化、拯救世界的“最后机会”。然而,此次峰会上国际社会能否最终达成新的气候变化协议目前还尚待分晓。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温室气体(GHGs)排放国,中美不仅是巴黎峰会成功的关键,更关乎长期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成败。
幸运的是,虽然诸多领域局势愈发紧张,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却取得了喜人的进步。2014年11月,两国签署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气候变化协议。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期间,两国又发布了一系列抗击气候变化的新政策,包括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活动,并将出资3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遏制全球变暖。
能源合作
中美两国能够在气候合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原因有很多:国内的压力、民间交流的稳定和兴旺、国家对于某些关键气候问题态度的改变等等,不一而足。其中,两国在能源合作(尤其是清洁能源合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是推动气候合作发展的关键因素。然而,仅仅依靠能源工业是有风险的,尚不足以推动中美气候合作持续发展,无法遏制全球变暖。
中美两国发展清洁能源的承诺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在美国,奥巴马政府确实将抑制化石燃料使用作为其工作的重点,也为此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做出了极大的努力。然而,这些措施能否经得住反对派的抵制目前还未可知。2016年的总统大选将是美国气候政策发展的重要节点。另外,页岩气革命不仅使美国在能源方面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使其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化石能源出口国。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可能不再将能源安全问题视为工作重点,其发展清洁能源的意愿也会随之弱化。
对中国而言,如果目前经济衰退的情况没有好转,政府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原本雄心勃勃的碳减排计划。多年来,中国减缓气候变化工作的底线一直是在经济发展和气候问题治理之间寻找平衡。但近几年,随着环境污染迅速恶化,中国更加愿意采取果断措施,以牺牲经济增长为代价,抑制国内温室气体的排放,如减少使用廉价煤炭、关停能源密集型工厂等。然而,中国仍有数亿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其人均收入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仍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而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也是政府的首要任务。因此,如果国内经济形势持续恶化,中国政府完全有可能为了稳定经济而放弃减排工作。
农业与粮食
中美两国想要拓宽气候合作,寻求潜在的合作领域,农业就是极好的选择。首先,农业既是造成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又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受害者。一方面,虽然农业及其相关行业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比重到底有多少还有待商榷,但研究表明,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能远高于公众的想象:粮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25%-50%。因此,减少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抑制气候变化极为重要。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和粮食系统非常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诚然,全球变暖并不是只会制造麻烦——某些赤道地区可能会出现粮食增产,温带也可能会出现作物生长期延长或者一年多熟的情况。但是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就全球范围而言,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全球粮食安全都造成了可怕的威胁。气候变化将会引发或加剧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进而导致饥饿、饥荒、社会动荡、恐怖主义猖獗以及难民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其次,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农业生产国和贸易国,中美两国也是全球主要的农业碳排放国。这更加突出了两国在减少全球农业碳排放工作中的关键地位。此外,不同于加拿大和俄罗斯,中美两国无法从全球变暖中受益,气候变化对两国的农业带来的影响是负面的。极端天气不仅会给将来两国粮食生产带来不确定性,也将威胁着两国的粮食安全。
中美两国农业部门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两国也必然逃不过粮食-气候的关联。这些紧密的联系给两国的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带来的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中国的农业向来以小型家庭农业为主,因此从美国进口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给中国开展植树造林和土地复垦等减少净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提供了可能性。另一方面,农业的紧密联系也意味着其中一国遭遇的气候影响将会波及另一个国家。以苜蓿这种不太为大众了解的农产品为例,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苜蓿生产国,2012年对华出口量占中国苜蓿进口总量的95%。苜蓿生长需要大量水分,此前加利福尼亚州(美国最大的苜蓿产区)遭遇大旱,中美苜蓿贸易就因此饱受诟病。
中美两国农业关系目前仍在发展中,气候对其造成的影响将不会仅局限于这两个国家;更确切地说,全球各地都会受到波及。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国。但是中国越来越担心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危害本国的粮食、甚至国家安全。因此,中国一直在寻求多元化的进口策略,大豆进口尤其如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的大豆进口中80%以上来自美国;现如今,来自拉美国家,尤其是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进口比重不断提高。2014年,美国大豆占中国大豆进口总量的比重跌至约40%。中国的多元化进口策略确实能够避免对美国大豆的过度依赖,保证本国的粮食安全。但是,随着拉美国家对华大豆出口量的飞涨,亚马逊地区森林滥砍滥伐的情况也日益恶化。伴随滥砍滥伐而来的碳排放将会导致气候恶化,直接影响全球。因此,中国这一策略实际上会给全球减缓气候变化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中美两国应该联合起来,将保证农业和粮食安全作为抗击气候变化工作的首要任务,拓展双边农业贸易和投资合作,加紧农业技术研究,强化全球粮食系统,担任起中流砥柱的角色,将农业从催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变成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
本文原载于The Diplomat,单击此处可查看原文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