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12月《巴黎气候协定》通过以来,国际社会对抗气候变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然而到底该如何从现有的化石燃料密集型生活模式转换到未来的低碳、甚至零碳模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尽管如此,一些重大转变已经开始出现苗头。
关于太阳能光伏设备成本下降的讨论已经持续多年。目前来看,太阳能单位发电成本下降,不只是因为中国大规模增产导致全球市场供过于求,生产成本也的确在下降。
目前,太阳能光伏组件的成本不足每瓦0.5美元,而在美国安装全套的供电级太阳能光伏系统每瓦成本还不到1美元。此成就的取得,比美国能源部颁布的Sunshot计划所提出的宏伟目标提前了3年。过去十年,有部分研究预计,至少要到21世纪末,太阳能系统的成本才会锐减至这一水平。行业创新的速度的确比我们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快得多。
锂电池产业也是动作不断。锂电池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如今已在便携式电子装置市场独领风骚。此外,锂电池也是年销售量有望突破50万辆的电动汽车领域的标配能源。
特斯拉集团的“超级工厂” 已经投产,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锂电池生产厂。特斯拉的大幅增产和削减电池成本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正如我们在一系列声明中所看到的,电动汽车的成本有望在2020年代初期与汽油和柴油汽车一拼高下。
技术创新和成本下降对于抗击气候变化工作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近期内这一趋势对化石燃料行业又有怎样的冲击?由帝国理工大学(Imperial College London)格兰瑟姆研究所(Grantham Institute )与碳追踪(Carbon Tracker )共同开展的一份最新研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该研究不仅力图搞清未来30年全球化石燃料市场的状况,同时也根据最近几年的行业与科研进展为我们模拟了未来可能的全球升温情景。
按照现有状况计算,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会上升2.5摄氏度左右。而且,这还需要大多数国家积极诚信地兑现各自的2030年巴黎气候承诺,比如至少对低碳技术予以适度支持,以及对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环境破坏成本进行一定的考虑等等。虽然这要比在什么都不做的情景下,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可能突破4摄氏度的情况好得多,但是要想达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全球温度上升幅度“低于2摄氏度”的长期目标,我们还需做出更多努力。
上述研究显示,由于电动汽车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崛起,石油和煤炭在道路交通和发电市场的需求将遭受重创。到2050年,太阳能光伏在全球发电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将达到30%,而电动汽车则将占据7成的道路运输市场。所以说,到本世纪40年代,煤炭在电力产业或许将彻底丧失立足之地,而届时石油也将局限于公路货运、航空海运等领域。总而言之,上述两种化石燃料的全球需求将在本世纪20年代达到峰值。
从行业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这样的转变,尤其是石油需求的变化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以本次研究发现为例,我们预计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电动汽车每天可减少200万桶石油需求,而这与最近石油价格暴跌导致的供需失衡数量基本相当。据我们估计,到本世纪中叶,电动汽车可减少十倍于此的石油需求。
当然了,这份研究带来的并不全是好消息。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未来新型低碳科技的市场渗透速度将继续加快,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气候变化。我们将从“照常排放”的温度变化模式,转而进入一个升温较慢的模式。
然而,这一转变依旧无法让我们完成《巴黎气候协定》设定的目标。我们需要继续寻找和挖掘其他高性价比、易推广的科技来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技术。就近期而言,如果化石燃料产业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研究中提及的模式转变,并相应做出计划,那么这个行业必将遭受深远的、甚至颠覆性的影响。我们必须睁大双眼观测未来的发展大潮,为应对不可预测的难题做好准备。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