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大拿牛肉到波音飞机,中美两国昨天在特朗普的首次对华国事访问期间旋风般签署了大量经贸协议。
一方面,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和贸易问题上的紧张关系还在持续;另一方面,天然气已成为关乎两国共同利益的一个领域。此次中美签署的能源协议金额高达1400亿美元,占美商贸代表团此次签署协议总金额的一半,其中大部分来自于中方购买美方的液化天然气(LNG)。
但是,正当中国参加波恩联合国气候谈判之时,这些交易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中国如此大力扩展天然气消费,还能够兑现其气候承诺吗?
过去十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翻了两番还多。由于国内易于开采的天然气资源有限,近年来中国一直都在关注储量丰富的美国页岩气。2016年,中国约35%的天然气需求靠进口来满足,主要来源国是卡塔尔和澳大利亚,但美国也逐渐占有一席之地。
在特朗普的北京之行期间,双方至少签署了五个能源协议,其中包括钱尼尔能源公司的首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长期协议;一项促进阿拉斯加天然气生产的计划;Delfin Midstream公司对华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协议;中国开发西弗吉尼亚页岩气的投资协议;以及美在华建设煤制合成气生产设施的协议。
比煤炭更清洁
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16》指出,预计到2040年,液化天然气贸易量将翻番,主要是受美国对华出口的推动。
保尔森基金会的研究顾问安德斯·霍夫说,天然气“价格太低,液化天然气市场供过于求,但我认为这一情况很快就会改观。如果中国大力推进华北地区的供暖和工业燃料煤改气转型的话,中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将会再创新高。”
中国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号召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炭。根据该规划,2020年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中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5.9%增长到10%。如果把眼光放得更远,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 》中则提出到2030年要将天然气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升到15%。
2015年,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下降了2个百分点 ,降到62%,丢失的份额被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所代替。能源基金会(美国)北京办事处的卫梵斯和邹骥评论说:“美国对华液化天然气出口通过帮助中国加速煤改气的步伐,有助于中国改善空气质量和向低碳未来转型。”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和其他机构2016年的建模研究表明,一直到2050年天然气都将是中国能源转型的一大动力。只要按照当前政策走下去,并且利用高成本效益技术,中国的排放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之后便会逐渐下降。天然气的需求尽管会在2045年达到峰值,但到2050年仍将在中国的能源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长期意义
有些专家认为,天然气是中国应该避免踏入的一个“死胡同”。尽管相比煤炭天然气带来的害处要小,但燃烧起来仍会排放温室气体,并且推广使用天然气也必须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寿命期长的基础设施。各国已经承诺到本世纪末实现碳中和,因此继续使用天然气需要对排放出的碳进行捕获与封存。
中美达成的最新能源协议的确会减少中国的二氧化碳和本地空气污染,但同时也要求美国扩大出口能力来增加对华的液化天然气出口,这会使美国被锁定在更多的化石燃料基础设施中。
美国投资建设煤制天然气工厂也令人关切。中国正在推动利用其深层煤炭储量生产合成气,但这一过程的能源强度很高。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 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彻认为,这些能源协议的属性和签署的时机发出了错误的信号。他说:“鉴于联合国气候大会目前正在波恩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落实《巴黎协定》和尽快推进向低碳能源转型,所以中美的能源协议令人失望。”
“特朗普及其政府也应该像中国一样,充分认识到作为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科技领跑者所带来的巨大商机。”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