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万众瞩目的“绿色一带一路”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如何交出环境答卷?
中文
<p>象征论坛开幕的巨型雕塑。图片来源:白&middot;莉莉</p>

象征论坛开幕的巨型雕塑。图片来源:白·莉莉

为了庆祝第二届“一带一路”论坛的召开,北京街头悬挂起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横幅。本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4月25日至27日举行,共有37位国家元首汇聚北京,共同就这个中国发起的全球性基础设施发展倡议进行讨论。

与2017年召开的首届论坛相比,今年的论坛规模更大、规格更高。但最近,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在金融与环境领域的可持续性,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这些意见给“倡议”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相关贷款也有所放缓。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晓泉表示,正如最新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口号所表达的那样,本次论坛可能就是要解答各种“反对、误解和曲解”。

习近平主席和部长级高层领导人们都对绿色“一带一路”给予了极大的支持。然而,环境治理的步伐远远赶不上项目的发展速度。那么,今年的论坛能否为改革提供一个机会呢?

“一带一路”:环境风险在哪里?

  • 2014年-2017年,“一带一路”国家获得的能源贷款中有91%流向了化石燃料行业。
     
  • 中国承诺或计划为海外四分之一的在建燃煤电厂提供资金。
     
  •  “一带一路”国家(不包括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26%。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到2050年这个数字将会增长到50%。

论坛上的“绿色一带一路”

今年,与会者将拥有一个前所未有的参与“一带一路”环境责任讨论的机会。4月2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MEE)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DRC)共同主办主题为 “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携手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分论坛。此次分论坛活动将举行一系列演讲和小组讨论,来自与会国政府环境部、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和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受邀参与本次活动。

“欢迎各位与会代表为绿色‘一带一路’的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者收到的一份文件上这样写道。此次分论坛活动只有半天时间,日程紧张,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深度反馈;尽管如此,这仍然会成为中国政府与其他“一带一路”参与方展开对话的一个全新平台。

论坛期间还将发布一些更具包容性的举措。在2017年的论坛开幕式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曾倡议建立一个“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经过中国生态环境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共同努力,该联盟在4月25日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上正式成立。

联盟合作伙伴之一——欧洲环保协会(ClientEarth)的中国区首席代表龙迪表示:“中国生态环境部主动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成立了这个“一带一路”绿色联盟,这说明,他们真的是说到做到。”

这个联盟共有120个合作伙伴,包括各国环境部、学术机构、以及国际组织和企业,基本上一半来自中国,一半来自国际。联盟宣传册显示,目前该组织已经确立了包括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绿色金融在内的10个领域。合作伙伴将在这些领域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开发、以及提供政策建议等。根据与会者收到的文件,具体工作计划将会在一场会外活动中进行讨论。

不过,这个联盟也并非毫无争议。去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辞职。根据英国《卫报》的报道,其手下工作人员对于他带领UNEP深度参与该联盟颇有微词。所以,联盟能否促成实质性政策对话和讨论还有待观察。

重温中国“绿色一带一路”愿景

和“一带一路”倡议类似,“绿色一带一路”的概念也非常宽泛,导致其变成了某种形式的罗夏试验(Rorschach test,一种投射法人格测试),从中测试出了多方对中国应负责任的各种不同看法。

在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论坛召开之前,中国政府在《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阐述了其推动绿色发展的愿景,这也是该倡议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全面宣言。该文件由中国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四大中央部委共同发布。

该文件并没有给出太多政策细节。但是结合生态环境部同期发布的《“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来看的话,还是能从中对中国政府的绿色行动计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全球环境研究所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经理任鹏表示:“生态环境部的这个规划很重要,因为这是从国家层面传递出的一个信号——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在关注这个事情。”

北京市内悬挂的一幅庆祝“一带一路“论坛开幕的欢迎横幅。图片来源:白·莉莉

首先,《指导意见》提出,用3到5年时间为“绿色‘一带一路’”打下“坚实基础”。

谈到具体的“绿色‘一带一路’”规划,《指导意见》鼓励海外运营企业遵守当地环保法律法规,同时还呼吁他们提高环境标准。文件认识到了企业追求绿色发展的经济逻辑,并表示环境友好标准能够“提高绿色竞争力,引领绿色发展”。至于绿色金融,文件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防止项目投资引发生态风险。此外,文件还倡导建立绿色银行,充分利用中国的政策性银行落实政府政策,积极为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渠道。

然而,目前中国政府还没有为在海外运营的银行和企业建立具有约束力的环境标准。创绿研究院(Greenovation Hub)主任白韫雯表示:“如果企业不是这么做它会有什么样的处罚,这个(指导意见里)是有没有。”

中国国企和银行参与的一些项目造成的环境影响已经引发了当地的抗议活动和法律诉讼。比如,中方出资在肯尼亚拉穆建设的一座火电厂,以及在斯里兰卡的铁路和港口项目都引起了争议。

也有人指出,文件没有强调气候变化等重点领域。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谢孟哲告诉“中外对话”:“‘绿色一带一路’不够明确;首先,没有执行机制,其次,中国缺乏解决气候变化等与“一带一路”相关的特定长期挑战的真实意愿。”

本周,中国政府发布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报告,表示将坚持《巴黎协定》各项承诺,同时表示煤炭合作项目是目前该倡议所取得的成就之一。中国“一带一路”电力部门的贷款主要流向了煤炭项目。2018年,煤炭项目在中国政策性银行海外投资中所占的份额是最大的,达到了42%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近日接受“中外对话”的采访时表示:“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理念与它实际资助的项目之间还有差距。如果’一带一路’的融资能够更贴近自己的理念,贴近中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倾向更清洁能源)巨变,那会很好。”

倡议推进还需具体政策

中国政府一直表示,“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多边平台,但是中国工商银行和牛津经济研究院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其项目几乎都是由中国国有银行和企业资助的。由于参与主体基本都是国有机构而非私营资本,所以中央政府拥有绝对权力通过环境政策来塑造“一带一路”的发展路径。

白韫雯表示,像国家发改委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这样的中央权利机构能够辅助生态环境部落实这些政策。他们现有的一些相关政策可以进一步应用到“绿色一带一路”项目上。比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负面清单规定了国企在海外能够投资、以及需要中央银行和银保监会批准的具体境外投资领域。

2013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MEP)就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文件要求中国企业借鉴多边开发银行和国际组织的最佳实践。例如,不少多边开发银行都设立了公共环境标准和责任机制,而这些都不是中国银行机构传统以来需要面对的强制要求。此外,大多数多边借贷机构都对煤炭项目融资做出了限制,并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出口信贷机构也同意逐步淘汰此类投资

在去年11月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谢振华重申了这一立场:“不光是工业项目,其他的项目也应该采用中国国内现行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标准,另外也可以参照世界上最先进的标准,做到既能帮助这些地方的建设,又在这些地方实现减排。”

本次论坛能否带来变化?

在本次论坛会议间歇,由中国24个民间社会组织创建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平台”将为该倡议提出一系列的建议。未来几日即将公布的一份清单显示,他们提出的建议主要包括将《巴黎协定》减排目标全面纳入“一带一路”倡议;除当地环境法规外,项目还应遵循国际最佳实践;除非存在必不得已的情况,禁止煤炭项目融资。

此外,参与该倡议的各个国家还有机会在今年的论坛上就局势的变化发表意见。巴基斯坦是中国煤炭项目融资的最大受益国之一。不过,出于对债务增加和对煤炭项目产能过剩的担忧,近日巴基斯坦搁置了一个大型煤炭项目。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政府近日也为“一带一路”项目设定了包括使用环保技术在内的四个条件

“绿色一带一路”分论坛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将为各国政府和组织提供一个深入探索“绿色一带一路”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白韫雯表示,本次峰会不太可能公布任何细节政策。不过,大会议程和公告草案对都绿色发展表示了高度重视,这说明,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确有可能会将可持续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