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巴尔干地区艰难的“去碳化”之路

当地政客如何借助中国资金延缓了波黑的低碳转型步伐,专家撰文解读。
中文
<p>波黑最大的燃煤发电厂图兹拉。图片来源:Alamy</p>

波黑最大的燃煤发电厂图兹拉。图片来源:Alamy

2019年11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简称”波黑”)最大的燃煤发电厂图兹拉七号机组土方工程动工,等待中国施工人员的到来。国有电力公司EPBiH的一位发言人自信满满地解释了图兹拉的七号机组将会带来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称施工将于2020年春季开始。而这一计划却因新型冠状病毒的大流行而被推迟了。

2010年,中国国有企业东方电气集团承建了波斯尼亚一座私人投建的发电厂,并获得了中国国家开发银行3.5亿欧元的贷款。这是中国首次涉足西巴尔干地区的煤电行业。自那之后,该地区目前已有建成的燃煤电厂一座,在建的两座,以及处于不同规划阶段的拟建电站四座。

西巴尔干地区的燃煤发电一直是当地的一个健康威胁,每年导致数千人过早死亡。现在,这个欧洲最贫穷、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却面临着未来数十年被既得利益者锁定在一条煤炭发展道路上的风险。

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煤炭融资还在与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这些西方开发和出口银行竞争。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中,西方贷款行退出了煤炭融资。现在,为该地区煤炭行业扩张提供融资的就只剩下中资银行了。

西巴尔干六国,即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科索沃、黑山、北马其顿和塞尔维亚都是能源共同体成员国,该组织的任务是推动成员国能源市场与欧盟能源市场的整合。成员国有义务采取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开放能源部门,并将欧盟法律的部分内容变为本国立法。尽管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一些渴望成为欧盟成员的国家却仍在推动煤电设施的扩张。

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去碳化绝非易事。2017年,科索沃、波黑、塞尔维亚三国煤电(尤其是褐煤)占比分别高达96%,75%和71%。这些国家的煤炭既得利益群体具有强大的政治力量:要摆脱煤炭行业,不仅势必会带来失业,而且 “公正转型”战略的代价也很高昂。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南威尔士身上,其煤炭转型之路现在成为其他地区研究的样本,其中就包括中国的煤炭大省山西。然而,过去的几十年中,威尔士发展署获得了来自国内、欧盟和私人投资者的大量资金,而巴尔干国家的融资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否满足 “公正转型”的需求令人怀疑。

图兹拉七号机组

1963年图兹拉电厂首次投入运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关部门开始考虑为其更换老化零件,但该计划却因之后十年的波黑战争而搁置。之后该项目一直毫无进展,直到2010年才作为政府长期能源战略的一部分被重新提上日程。2014年经过公开招标,一个由中国国有企业葛洲坝公司牵头的企业联合体赢得了该项目,共同参与竞标的日本日立公司败走。从一份提交给波斯尼亚议员传阅的文件来看,日立公司表示,鉴于“波斯尼亚的政治局势”,它不愿通过合资公司的形式共同为该项目提供融资,因此后来才选择了葛洲坝公司。两个竞标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葛洲坝公司能够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6.14亿欧元贷款。因此,葛洲坝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因为由借款人(波黑的公用事业部门)、债权人(中国进出口银行)和担保人(波黑政府)共同承担了这些风险。

在欧洲所有电厂中,图兹拉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排名第七。环保组织“健康与环境联盟”(HEAL)在2016年的一份报告中称,这家电厂会在夜间定期关闭其颗粒物过滤器,大概是为了节省成本。当地环保组织CEE分析其排放的粉煤灰后认为,图兹拉使用的褐煤品种中铬、镍和砷的含量显著升高。此外,中国资助的另一个项目巴诺维奇 (Banovići)燃煤电厂也打算建在图兹拉地区,该地区本就十分有限的水资源会因此承受压力。新增的煤电产能将需要在附近的卢卡瓦茨镇(Lukavac)建设新的灰渣处理场,这引发了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周边已经建有一座焦化厂、一座水泥厂、一座碳酸钠生产厂,以及一个被称为“白海”的大型垃圾场。即使一切按计划进行,图兹拉7号机组也不会按照欧盟的资源和排放标准建设。因此,极有可能需要花大价钱进行改造或提前关闭。

尽管该项目的支持者称图兹拉七号机组的建设是一个提升,因为它取代了老旧低效的燃煤机组,但困扰该项目的还不仅仅是环境方面的担忧。与斯洛文尼亚的另一个遭遇惨败的褐煤工程索桑六号( Šoštanj6)一样,在电价低迷、碳成本上涨、以及来自液化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竞争的背景之下,图兹拉七号的经济前景并不明朗。

当该项目在波黑议会投票获得通过时,所提供的文件中清楚地写着,只有当电价达到每兆瓦时56.50欧元时,图兹拉七号机组在经济上才是可行的。目前,地区电价徘徊在30欧元/兆瓦时左右,世界银行的一个分析团队认为,在不考虑减排成本的情况下,要到2033年左右才能达到56欧元/兆瓦时的价格。甚至是效率更高的德国电厂也面临着碳成本上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竞争,从而导致其利润绩效恶化。

图兹拉七号为何未被叫停?

自从敲定了承建方以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够让这个项目停下脚步。总部位于萨拉热窝的非政府组织Ekotim的负责人里哈德·蒂克维沙(Rijad Tikveša)多年来一直通过国内的法院和能源共同体与该项目进行抗争。虽然指控该项目以贷款担保的形式违规获得国家援助的案件仍在审理中,但有关其排放标准的冲裁案已经在能源共同体顺利结案。没了这项指控,这家电力公司宣布其面临的所有法律障碍均已解决,如今可以继续推进。

提克维沙公开反驳这些说法,指出国内法庭仍未对几个与之有关的案子作出裁决。之后他很快就连续收到法院作出的三项裁决,驳回了Ekotim的诉讼请求。在一个司法体系效率极低的国家,法院突然变得如此高效,这非常有力地说明了电厂扩建背后强大的支持。

尽管存在明显的环境隐忧、经济前景暗淡、以及一系列监管缺陷,波斯尼亚的政客们依然执着于新的煤电项目。最近,议会一致投票通过了为图兹拉七号贷款提供主权担保的决议。尽管支持者们通常将创造就业机会作为煤电项目的一项主要收益,但中东欧银行监督网络(Bankwatch CEE)的一份报告全面批评了这些说法。蒂克维萨开玩笑称,他不断地提起诉讼也许正是为什么燃煤电厂要雇用大量律师的原因,但是一个受煤炭束缚的未来既不会保住现有的工作,也不会增加未来的就业。

来自中国的资金

图兹拉电厂是缺乏“善治”和政府被利益集团“捕获”在巴尔干能源领域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种状况下,中国的融资角色才特别容易遇到问题。当中国的煤炭行业开始感受到国家低碳技术投资、以及省级煤炭工程刹车产生的影响时,中国国有企业便开始转向全球市场寻求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中国国有银行的资助下,他们积极寻找商业机会,但很少有动力去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反而是依靠包括孟加拉国、波斯尼亚在内的东道国政府为其清除障碍。图兹拉七号项目得以通过,但却极少受到的公众或议会的监督,导致合同不透明。东道国竭尽全力满足项目的要求,匆忙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平息国内法律的挑战。即使已经有人对违规的国家担保提出质疑,波黑仍在中国信保提供的为期15年的4700万欧元保单的基础上,额外提供了5年的资产抵押担保,而这在原始成本分析中都没有预见到。

这本来是没有必要的。当地环境组织CEE负责人丹尼斯·齐斯科(Denis Žiško)回忆起在中国大使馆举行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听到的信息是中国投资者随时可以为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支持,但波斯尼亚官员坚持将资金投入煤炭行业。因此,不幸的是,当欧洲其他国家都在适应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个新常态的时候,波黑的政客却借助中国资金延缓了该国早该进行的低碳转型。

欧洲能源政策的巨大分歧也是国家昌盛与否的反映。而有着大量低能效、高污染燃煤电厂的巴尔干半岛正是这一点最充分的体现。但是,面对根深蒂固的政治和社会利益,仅仅反复强调煤炭糟糕的盈利能力和环境成本、或是并不明朗的创造就业的能力还是不够的。只有同时针对波黑国内的煤炭生产和中国煤炭融资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同时推动有充足资金扶持的低碳转型计划,才有可能说服巴尔干人将褐煤留在其本该属于的地下。

本文内容以英国学院/勒沃胡姆研究基金会(British Academy/Leverhulme)资助的相关研究为依据。

翻译:BAI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