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观点:中国的替代蛋白质市场为何重要

粮食安全因素正在影响中国替代蛋白质市场的发展方向。
中文
<p>上海的一家星巴克星菜单上提供了由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做成的千层面、意大利面以及卷饼等。图片来源:Image: Wang Gang / AP via Alamy</p>

上海的一家星巴克星菜单上提供了由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做成的千层面、意大利面以及卷饼等。图片来源:Image: Wang Gang / AP via Alamy

全球粮食系统正进行可持续转型,而中国正寻求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国内的广泛举措有可能在农业技术领域创造新的机会,同时解决粮食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问题。

例如,2023年6月,中国细胞农业初创公司食未科技(CellX)获得650万美元资金,用于启动国内首个培养肉中试工厂(pilot facility,即大规模量产前的试验工厂)建设。8月,总部位于美国的农业综合企业嘉吉(Cargill)在福建省南平市新建的动物营养工厂投产运营。该厂采用猪瘟防控系统和更加安全的发酵食物生产来提高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11月2日起,北京将举办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World Agri-Food Innovation Conference),届时将讨论粮食安全与未来农业科技等主题。

推动食品供应链多样化

200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最大的农产品净进口国之一,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的60%,这引发了专家对过度依赖进口的担忧。2021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粮食安全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直接提到了维护粮食安全,从而提高国家自给自足水平。这一立场反映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中,强调中国需要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确保粮食年产量继续稳定在6.5亿吨以上。

政府利用技术降低粮食系统风险的意图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也有体现,其中特别提到了“研究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功能重组蛋白”,还列举了促进细胞培养肉和其他蛋白质来源发展的措施。专注于食品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网络FAIRR将“替代蛋白质”定义为由植物或新型蛋白质来源,而非动物来源生产的蛋白质。EAT-柳叶刀委员会(EAT-Lancet Commissions)发布的星球健康膳食(The Planetary Health Diet)强调植物性饮食,即肉类和奶制品在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低于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和豆类。而这些替代蛋白质的发展会支持全球向这一膳食结构转变。

有迹象表明,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偏好已经转向更安全、更可持续的食品。2022年一项研究对四个主要城市的579名中国消费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的受访者食用过植物性肉类替代品,并愿意为这些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社会企业亚洲研究与参与(Asia Research and Engagement)预测,为了与气候安全情境保持一致,到2060年中国替代蛋白质消费将占蛋白质总消费量的50%,包括植物性蛋白质(24%)、发酵衍生蛋白(16%)和培育肉或海鲜(10%)。

农业科技与食品创新投资

得益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2021年中国农业科技市场较上年增长超过18%。拼多多便是一个例子。2021年拼多多设立百亿农研专项,将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起来。

种子方面,私营生物技术公司正积极投身这一领域,并且有关方面也承诺投资开展公共研发活动。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一部分,应优先支持包括种子企业在内的一批“优势企业”,从而促进中国种子产业发展。2020年以来,其中一些公司的股价已上涨100%。随着中国农村地区转型,对创新农业解决方案和供应链优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科技投资提供了投资组合多元化的机会。这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努力与2023年出台的旨在通过“智慧农业与数字乡村”发展中国农业部门的乡村振兴战略息息相关。

Plant-based kitchen in Shanghai, China
2020年10月,上海的一场食品展销会上,一位厨师在演示炒植物鸡蛋。图片来源:Mark Andrews / Alamy

私营部门的农业技术研发投资正在增长,2022年达13亿美元,其中生物技术投资6.42亿美元,其次是生物能源(2.06亿美元)以及创新食品(1.35亿美元)。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替代蛋白质获得了多少投资,但未来或许会公布此类数据。

国际层面,中国一直在与英国等国家在农业技术创新方面开展合作。多所英国大学加入了由农业研究机构洛桑研究所(Rothamsted Research)牵头的“中国农业科技网络+”(Agri-Tech in China Network+),未来几年内将投资协助中国的可持续农业转型。

总体而言,涌入中国农业技术领域的投资显示了未来扩大替代肉类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的潜力。

政策发展与机遇

2022年FAIRR中国可持续蛋白质转型指数(The 2022 FAIRR Sustainable Protein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Index)分析了12家中国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风险,其中10家被评为“高风险”,不过平均得分从2021年的12分提高至2022年的15分(满分100)。该指数显示,12家公司中,开发替代蛋白质产品组合的公司数量从3家增至4家。由此,FAIRR预计,随着替代蛋白质在构建可持续食物体系方面的潜力正日益得到认可,中国将进一步推动监管发展,以支持替代蛋白质的生产。

中国作为可持续融资和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 Society and Governance,简称ESG)信息披露中心的作用正在扩大。2023年6月,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Foundation)正式在北京设立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办公室。中国立法部门一直在推动上市公司的强制性ESG披露框架能得到国际认可。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支持国有上市公司根据国际准则机构的调查结果进行ESG披露,以帮助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要求国有上市公司在2023年底全部披露ESG专项报告。

其他亚洲国家也同样公布了包括替代蛋白质在内的农业食品领域创新计划,这或将刺激区域竞争。日本已宣布计划发展培养肉产业。与此同时,韩国一家新的细胞农业中心开幕,并展示了一块全球最大的培养肉。2021年,新加坡成为首个批准销售细胞培养鸡肉的国家。

农业科技必须与1.5摄氏度温控目标保持一致

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呼吁大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并重申了中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此前出台的“十四五”规划提到农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2020年,中国食物系统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14%,2000年至2019年间,农业二氧化碳排放从4800万吨增长至1.01亿吨。这加快了气候智能型农业的推进速度,包括可持续畜牧业管理碳标签,以及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目标的制定。

虽然中国签署了全球停止森林砍伐承诺(Global Deforestation Pledge),但仍面临着农产品进口带来的森林砍伐和生物多样性风险。中国尚未签署2021年全球甲烷承诺(Global Methane Pledge),该承诺的目标是到2030年减少30%的甲烷气体排放。全球42%的甲烷排放来自农业,其中又以中国的甲烷排放量为最大。然而,中国已宣布将制定一项针对甲烷的国家行动计划,并发布了稻田甲烷减排的政策指南。与此同时,中国还在测试新的农业技术。

凭借这些发展,中国有机会成为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全球领军者和先驱,通过可持续蛋白质创新等方法应对气候风险。通过战略整合农业科技方法,中国或许能在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提高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安全。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