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绿色和平组织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以普通消费者身份采购日常蔬菜,送往青岛一家国家授权的、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化验。结果发现:在45 个送检的蔬菜样品中,40 个检测出农药残留;农药种类高达50 种,其中5 种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高毒农药。北京一家沃尔玛超市一颗草莓上竟残留有13 种农药 (《外滩画报》,6月8日)。
无独有偶。杭州某知名食品企业生产的“姚太太烤鳗鱼”、“姚太太香烤小黄鱼”,近日被北京工商局检出亚硫酸盐超标,不合格批次产品在北京市场已撤柜。此外, 还有4家企业的4批次食品被检出不合格。其中,亚硫酸盐、甜蜜素、糖精钠、苯甲酸等食品添加剂超标(《每日经济新闻》,6月10日)。
在短短一两年内,瘦肉精猪肉、三聚氰胺毒奶粉、(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牛奶等事件频繁曝光于媒体。“还有什么东西能吃?” 老百姓这一疑问,反映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不信任心态。
蔬菜农药残留是笔者预料之中的事情,所惊诧的是业已严重到如此程度。世界上的事情就怕认真,只要认真排查起来,那些问题食品就会大白于天下。然而,为什么农药能够大规模进军食物链呢?根据笔者的长期观察,认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
第一,生产方仅管生产,他们不消费自己的产品。农民不吃自己种的蔬菜,种出来是卖给别人吃的;养鸡养猪户不吃自己的鸡肉和猪肉,需要时到市场上购买放心一点的肉。如果所有人都这么想就危险了。有一个笑话让我笑不起来。这个笑话的大意是,两个人碰在一起喝酒,一个是种蔬菜的,一个是养猪的,都用自己生产的东西做下酒菜。菜上来了,养猪肉的不吃自己的猪肉,而挑对方的蔬菜;而种菜的不吃自己的蔬菜,专挑对方的猪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农民留给自己吃的蔬菜和粮食是不打药、不施化肥的。目前在农村,农民定亲、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请客,谁家如用养鸡场的鸡招待客人,是被乡亲们耻笑的,这家会在村里抬不起头来的。养鸡场的鸡肉是卖到城市去的,而城里人没有选择。
第二,优质农产品生产成本高,经营方不愿营销成本稍高的放心食品。按照农业部门的分类, 食品分为有机、绿色、无公害和普通食品等,生产这些食品需要投入的成本有较大区别,因此价格上差异也大。如规定生产有机食品不能有化学类物质添加,农药自 然是不允许用的,这样生产成本就增大了。然而,由于管理不严,许多打着“有机”或“绿色”品牌的食品,其实就是普通食品。仅外面的商标是真的,内容却是假 的。假的成本最低,利润空间大,许多商家都愿意卖,包括一些大型超市。
第三,消费方不可能对购买的食品进行化验,从消费终端控制农药是奢望。尽管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如消费者发现了有害农产品,可索取10倍以上的赔偿。但普通消费者很难做到为了几元或几十元的食品,花几千元去找第三方鉴定。在食品消费方面,消费者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只要超市卖什么,他们就买什么,唯一的希望就是质检部门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第四,农业生产方式出现了严重问题。大农药、大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是现代农业的“常规武器”,目前有关部门正积极普及转基因 “新式武器”。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命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缩短至2.5~4个月。这些严重违背生物学规律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大量泛滥,令各种农药、激素和添加剂充斥城乡食品中。
第五,监管力度不大,无法从源头控制食品污 染。由于农产品生产多为农户经营,销售渠道也五花八门,食品安全监管起来困难很大。目前的做法多在超市或农贸市场末端监管,但农药和添加剂早已混进食物 了;检出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会成“漏网之鱼”。即使检测出问题食品,地方政府部门为稳定老百姓情绪,多是“大事说小,小事不报”的,或多搪塞语言。必须充 分发挥民间监督力量,让农药、激素和有害添加剂远离健康。
第六,科学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那些令人眼光缭乱的农药和添加剂,多为科学家的新发明。科学家有意夸大其发明物的正面作用,有意隐瞒其负面影响。三聚氰胺就是“良心”缺失的科学家的“杰作”。目前,许多化学家、生物学家、农学 家的发明瞄准与人类性命攸关的食物生产,让人感到十分不安。
其实,告别农药和化肥并不难,有机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难的是优质的食品卖不上优质的价格,商家就降低成本来经营这一人命关天的食品产业。仅靠惩罚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必须形成一种合理的机制,在生产方加强管理,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认地认人”,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认证,并实行严格的年检制度。农民在健康环境下生产食品,所造成的成本增加消费者应当“买单”。当然,这是通过市场发生的自觉行动。“让一部分先吃起来”,不妨从有机农业做起。如果市场上纯正的有机食品增加了,普通市民对健康放心食品的需求增加了,那么,我们告别农药的这一天就不远了。
强烈呼吁安全放心食品,这样的食品必须在健康的生态过程中生产出来。要实现这点,必须逐步告别农药、化肥、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所投入的费用和劳动力可通过健康的有机食品销售得到补偿,通过消费者的自觉消费,修复日益恶化的农村生态环境。
首页图片由 kwramm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