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食物史》
汤姆·斯坦奇
大西洋图书出版公司, 2009
《饥荒:一段短暂的历史 》
科马克·欧·格拉达
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09
食物是一面让我们看清事实的放大镜。无论交战国以何种原因作为借口,战争总是无可避免地与食物有关,而制胜的法宝与其说是战略或者战术,不如说是胜人一筹的 后勤保障。正如影响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君主的情绪温度的因素与其说是当时的文化或者文明,不如说是其所食之物一样,在不考虑一个人天生智力因素的条件下,人 类的能力和精力取决于他所吃的食物。
随着史前人类饮食的改善,他们的智力也发生了巨大的飞跃;曾给我们留下爱洛绮斯和阿贝拉之间凄美爱情故事的12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鼎盛,与其说是由于人们对于经典著作的识别力或鉴赏力得到提高,倒不如说是由于农业的进步以及更多富含蛋白质的豆类的摄入。而对阿贝拉而言,与其说是追求心爱的女人,不如说是在寻找食物。
这些就是汤姆·斯丹迪奇在他的《人类食物史》 一书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尽管这些观点并非都那么高深,但是这本书却不失为一本引导读者了解这一领域中某些方面的好书。当然,尽管薄薄的270页的内容有 点名不符实,但是它却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指点。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作者的行文视角独特,并以自信的笔触描述了一些奇闻异事和事例。从农业的诞生、哥伦布大交流、土豆的种植、到柏林空运、毛主席“大跃进”时期的饥荒、以及持续15个世纪之久的香料贸易,每一章读起来都像是周日报纸的副刊那样轻松易懂。
在我看来,与现代的事物相比,作者似乎对遥远的历史更有兴趣。而我认为,他对人类由狩猎转为农耕的描写不啻为是对这段历史的最好的总结和注解。人类为何放弃了像亚当夏娃那 样,沐浴着阳光在林中寻找自己爱吃的食物的乐趣,取而代之的是每天辛苦的耕作,饲养牲畜和打扫圈舍?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而当我们读到早期的农民与他们那 些负责狩猎的朋友相比,身材更为矮小,体质更加羸弱时,就更加让人感到不解了。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时间,以及方式到底是什么?而在对这一问题的解释上,作 者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食物的历史中还应该包括食物匮乏的时期,这种匮乏与那些深受其苦的人有很大的关系。 除了其它内容之外,斯丹迪奇在这本书中谈到了饥荒,而科马克·欧·格拉达在他的《饥荒:一段短暂的历史 》 中也同样谈到了这一问题。其实这还算不上是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充其量是对这段历史的分析而已,如果您想看的是对那段历史的详尽描写的话,我建议您还是找 其他的书看吧。然而,书中的观点却相当引人入胜。书中关于饥荒的观点与我们通常的观点有很大的不同。书中认为,导致饥荒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缺少食物,而是由 于市场失灵、管理不善、政治上的冥顽不化、残暴、以及尔虞我诈所导致。
饥荒中死去的大部分人并不是死于饥饿,而是死于传染性疾病;而那些在饥荒时期受孕出生孩子则更容易患上肥胖症;饥荒时期,男人要比女人更容易死去,等等。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关于这些,欧·格拉达教授无疑会给我们拿出合适的表格或图表。人们对于马尔萨斯人口增长理论的持久忧虑,以及现代人们已经几乎完全消除了饥荒的成就,这一切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果说有哪一章需要我们反复地加以关注的话,那么就是关于卡珊德拉的那一章。除了马尔萨斯之外,当然还有近期的保罗·埃尔利希、威廉·丹多、以及 华莱士·阿克罗伊德等人,他们(在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期间)一直对于地方性饥荒以及人口过剩所导致的“人类大灭亡”深信不疑。而对那些对全球气候变暖忧心忡忡的人来说,这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安慰罢了。
那些关于食物以及食物的历史的书籍往往认为晚餐是一种商品,而它们对食物的烹饪方法却很少涉及。让人们认为粮食多多益善要容易得多,而让人们认识到一种将小 麦熬成粥的传统在某些方要优于将它做成面包的传统则相对要困难一些。所以,我认为,我们对于粮食已经讨论的够多的了,而关于菜肴则谈论的远远不够。
如果非要得出一个结论的话,那就是,像 玛格丽特·维萨的《一切取决于晚餐》这样的书的迅速走红让我们看到人们对于这一题材有着不变的兴趣。这也就是为什么最新由瑞科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食物系列丛书大受欢迎的原因。更多的此类书籍陆续上市,其中包括珍妮特·克莱森的《派》以及弗雷德·恰拉的《香料》等书。总而言之,这些书本应该主要围绕着烹饪方式,但是,他们却没有。
关于香料的那本书大部分是在不知所云地探讨漫长而复杂的香料贸易史,而对于人们如何使用香料以及不同文化、不同时期人们对于香料的偏好却忽略不提。而英国本 土之外的大部分种类的派在那本关于派的书中则鲜有提及。并且,即便是对英国的描写,也是重奇闻而轻结构。一本短篇著作的构思和撰写是一项伟大的艺术。而这 些书只不过是入门级别的水平而已。
Prospect Books是英国一家专营食品类丛书的出版公司,汤姆·坚尼是该公司的负责人。
卫报新闻传媒有限公司2009年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