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工业化养殖的环境代价

伊莎贝尔•希尔顿以美国和苏格兰的工业化养殖为例,指出中国食品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加引起了出口国对相关污染和疾病的关注。
中文

过去三十年,中国企业向国外市场输出了大量产品,为此,中国人民却在空气、水资源、土壤等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随着财力的增强,中国人也开始更加关注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迹象显示,上面提到的这种出口—污染模式很有可能会发生逆转。至少在一个领域内,情况已经开始有所变化,那就是中国对某些食品进口需求的不断增强,引发了人们对出产国环境污染问题的关注。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产国,而中国也迅速成为其最大的进口国。截至2009年的三年间,美国对华出口的粮食数量增加了一倍多。2009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粮食价值更是超过了13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加拿大的第二大美国农产品进口国。

推动中国进口需求增加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不仅带动了食品需求量的增加,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而中国发生的一连串食品安全丑闻更引起人们对本土农产品安全的担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作为饲料的大豆和玉米的进口需求也在增加。在中美两国贸易摩擦、地缘战略对抗频发的情况下,食品和农产品贸易却在悄然升温。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本应平静的关系却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困扰:长期来看,未来美国粮食生产本身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而短期来看,支撑美国对华出口贸易的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美国环保人士的严密关注。

猪肉贸易的情况就是如此。据预计,2012年,中国猪肉进口量将从2011年的110万吨增长至140万吨,占中国猪肉消费总量的2%左右。虽然中国本身就是猪肉生产大国,但是,养猪业疾病频发导致国内供给受到严重影响。从2007年起,中国猪肉进口就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2012年头四个月,美国对华猪肉出口量比2011年同期增长142%。

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国内的猪肉消费虽然从2008开始就呈下降趋势,但是,生产却依然保持着增长势头。归根结底,繁荣的出口市场可谓功不可没。在中国消费者看来,进口食品与本土食品相比,安全性更高。然而,美国环保人士却对目前本国生猪生产过程中大规模采用工厂化养殖方式的做法提出了越来越尖锐的批评。

工业化养殖的优点是规模效益显著,大型生猪养殖场所采用的密集圈养方式成本低,一头生猪的养殖成本仅为中国的一半。然而,环保人士却指出,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他们所关心的不只是动物福利,还有环境污染和疾病灾害等问题。而后者或许才更值得我们担忧。

养殖密度过大、生存压力过高导致牲畜更易患病,而为了控制瘟疫所采用的药物会对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大型养殖场集约化养殖的生猪经过长途运输销往市场有可能会将疾病散播到新的地区。同时,工业化养殖场也因为有害排泄物以及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而受到关注。

目前,工业化养殖占美国生猪生产总量的97%。与此相反,中国有80%的生猪产量来自中小型养殖场。2009年,猪流感爆发。在疫苗研制成功之前,这种学名H1N1的流感病毒变体以其感染率高的特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警觉。而人们指责生猪的工业化规模养殖趋势正是导致此次疾病爆发的原因。疾病的发源地——墨西哥拉格洛里亚镇紧邻一座年产生猪百万头的养殖场。该养殖场为美国养猪业巨头史密斯菲尔德食品公司下属企业所有。虽然此次事件的源头并未溯及该养殖场,但是,对病毒株进行分析后发现该病毒确实源于美国。

而千里之外的苏格兰,受中国需求的推动,另外一个工业化养殖行业也在迅速崛起,并且同样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担忧。苏格兰大陆西部沿岸的海湾及近海岛屿具有养殖三文鱼得天独厚的条件。由于三文鱼养殖能够增加偏远地区的就业,因此受到苏格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环保人士却严厉指责该行业给当地纯净的海洋环境造成了污染。

网箱养殖方式的养殖密度非常高。因此,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就需要施用大量的化学药物。不仅如此,这些养殖箱还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 此外,还有人指责说,养殖鱼逃逸后与每年从千里之外洄游到本地河流中产卵的野生大西洋三文鱼杂交,导致野生鱼感染海虱并死亡,而且海虱还会随着野生鱼的洄游路径扩散到其他地区。

2011年1月,中国放开了对苏格兰三文鱼的进口。与此同时,商业养鱼所带来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报道,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2011年出访苏格兰时曾对苏格兰首席大臣埃里克斯•萨尔蒙德表示,哪怕只有1%的中国人食用苏格兰三文鱼,也会使其产量翻一番。这条新闻并不能让所有人感到高兴。很多批评人士认为,三文鱼人工养殖不仅需要大量野生鱼作饲料,还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挪威两国政治争端导致挪威三文鱼对华出口骤降,从而将市场拱手让给了苏格兰。巧合的是,苏格兰的三文鱼养殖业绝大部分为挪威企业所把持。然而,令苏格兰环保人士担忧的并不是养殖场的所有权归属,而是其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影响。今年早些时候,曾代表钓鱼者利益呼吁对野生鱼类资源进行保护的苏格兰鲑鱼和鳟鱼协会发表报告称,苏格兰渔场的化学药品使用率和海虱感染率均呈上升趋势。该协会认为,这表明,海虱对化学药品的耐受力正逐渐增强。化学药品使用量的增加对当地蟹类、龙虾、虾类种群数量的影响也引起了以捕捞贝类为业的渔民的担忧。他们指出,人工养殖鱼类的出口或许有利可图,但是,如果是以其他物种为代价的话,那么,它就是个赔钱的买卖。

伊莎贝尔·希尔顿,中外对话主编

翻译:东峻 

图片来源:Annette Schwin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