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5年来,印度自杀的农民、农业工人已超过25万。沉重的债务以及生态、经济、社会方面的种种压力使农民丧失信心,印度各地的自杀率也持续攀升。
20世纪60年代印度绿色革命的发源地旁遮普邦也深受此次危机之累。女权主义激进作家兰詹娜•帕迪的新书《遗孀》把视点聚焦于这一地区。帕迪在书中写道,债务、歉收、杀虫剂等农业成本增加、健康问题、高昂的嫁妆、缺乏其他谋生手段等因素,给农民及其社会结构带来一个又一个严峻的挑战。女人的未来尤其堪忧。
马尔瓦是旁遮普邦内深受影响的地区之一。帕迪采访了136位本地妇女,并创造性地采用了数据分析与事例展示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这一问题。她向《中外对话》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动机和调查结果。
安娜•达•科斯塔(以下简称科):20世纪80年代中期,危机开始波及旁遮普邦的农民,你在书中展示了问题的严重性。现在情况是不是正在恶化?
兰詹娜•帕迪(以下简称帕):确实如此。现在,很多农民不能再仅靠务农为生,而那些没有土地的农业工人也发现工作越来越难找。所以说,不管有没有土地,他们的生活都更加艰难。农业成本在增加,政府补助却在减少,因此旁遮普农村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
科:你为什么会特别关注妇女的困境?
帕: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参加女权组织萨赫丽(Saheli)的工作,发现经济改革的代价往往由工人阶层特别是妇女承担。农民自杀现象就是这样,这一问题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想研究农民自杀现象中的女权问题,我知道,除了男性农民,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揭示。一旦有了想法,剩下的事就顺理成章了,就这样我开始关注旁遮普邦的情况。
科:你在书中写道,很多农民家庭身陷“债务漩涡”,最终失去了土地,能否再详细解释一下“漩涡”的含义?
帕:这里所说的“债务漩涡”使农民深陷贫困,不得不出售土地、脱离务农的生活方式,甚至自杀。导致“债务漩涡”的因素很多。由于杀虫剂、种子、化肥等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相对减少。他们的医疗费用也在增长,很多人还要筹措高昂的嫁妆。这些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那些耕地较多的人变卖土地后还能勉强维持生活或是进行其他的投资。但多数农民土地面积小、较为贫瘠甚至根本没有耕地,他们的生活就难以为继。1991年,旁遮普的农业人口为50万,2001年则只有30万。也就是说这一地区在短短10年内就有20万人无法再以务农为生。如今这个数字应该更大了。
科:不能务农,那他们怎么生活?
帕:很多人只能给别人打零工,但一般旁遮普人都以此为耻,另外这种工作也很难找。一些人开起小卖部或是出租土地。但失业率居高不下,很多人就这样陷入了“漩涡”。在旁遮普,年轻人的吸毒率很高,几乎达到了70%。但政府并不承认存在这个严重的问题。所以说不只男性农民这个群体遇到了问题,还有很多因素可能导致社会动荡。
科:从书中来看,妇女明显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丈夫自杀这种情况会更为严重。恐慌症、睡眠障碍、抑郁等问题也很突出。但这些为什么没有得到更多的关注?
帕:时至今日,人们还是耻于谈论心理健康,因此我们常常会低估这类问题。如果你就此向政府提出建议,他们甚至会不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涉及劳苦大众时情况更是如此。然而这个阶层所受的影响却最为严重。越来越多的人因贫困而濒临崩溃,政府却依然不承认。
科:在你对这场危机的调查报告中,既有个人事例,也有统计数据。这种方式对研究结果有什么影响?
兰詹娜•帕迪:当事人讲述了危机对个人尊严的影响,这一部分无可替代。要向读者展示这些妇女的生活境遇,不能没有真实事例。这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农业的崩溃会对个人产生什么影响。
说到这一点,除了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统计数据也很重要,后者能更好地说明有多少妇女在丈夫自杀后不得不停下农活照顾家人,又有多少妇女因此产生了心理问题。比如,我采访的妇女中,50%提到“自己整天都觉得很低落”。统计数据能更好地把这些信息传达给政府、农业学家和主流经济学家,让他们重视这些被低估的问题。
科:旁遮普的很多农民生活困顿、精神濒临崩溃,在这种情况下,将来发生暴乱的可能性有多大?
帕:旁遮普邦甚至整个印度都难以避免这种局面。社会动荡加剧,我们看到很多社群都组织起来希望政府关注他们的境遇。无论是工厂的工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工人、渔民还是森林中的原住民,所有人都在争取自己应得的权益。由于政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显得捉襟见肘,这种情况将愈演愈烈。印度完全商业化的经济体制已无法再为农业提供支持。
科:你关注的主要是社会因素,但这些问题显然也与生态环境有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帕:这两种因素关系密切。我写到的很多问题,都与旁遮普改种经济作物、实行机械化和集约型耕作有关。旁遮普人根本就不该有种水稻的想法。这一区域干旱少雨,过去一直种的是小麦。耕作方式的转变消耗了大量地下水,土壤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严重影响。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污染水源,也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万达娜•希瓦在《绿色革命的暴行》一书中阐述了上述问题。
但这些社会问题不仅与农耕方式转变有关,还涉及相关的经济政策。政府对农业人口扶持不足,其中既包括拥有土地的农民,也包括没有土地的工人,特别是其主要组成群体——妇女。
科:你提出要进行“社会-经济秩序革命”,这具体是指什么?
兰詹娜•帕迪:首先要让妇女——特别是农民和工人阶层的妇女——走出困境。她们应该表达出自己在农业生产及其他领域的诉求,表达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期许。
要打破现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对劳动的剥削、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它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使利润最大化。应彻底改变这种模式。我们要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使工人阶级能占有一席之地,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使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当权者的决定。仅仅实现民主或是把权利归还给人们是远远不够的。
翻译:郭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