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中国的食品安全之役

至年初官方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起,已有900余人因生产销售假肉而被捕,其中更有甚者以老鼠肉冒充羊肉。
中文

鉴于近期曝光的“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丑闻,中国总理李克强承诺将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以打击违反食品安全的不法行为。

在上周召开的国务院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表示,“要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让不法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

“我们现在虽然财政紧张,宁可在这方面多花钱,甚至花大钱,让老百姓对食品、对中国的食品要有信心。”

李克强此番有关食品安全的谈话,发表于“假羊肉”“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丑闻曝光之际。中国此次食品安全丑闻,远比近期欧洲的马肉丑闻严重。

公安部近期通报了自一月以来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例,警方抓捕了904名涉嫌出售假劣肉制品、病死肉,有毒有害肉制品的商贩。其中,上海警方破获一个用老鼠、狐狸和水貂肉制售假羊肉的犯罪团伙。与此同时,据媒体报导,山东农民在种植生姜过程中使用剧毒农药。

在欧洲,食品安全部门发现不少公司在即食食品和汉堡的生产过程中以马肉充当牛肉。

伦敦政经学院教授、《食品安全与卫生管理:治理和监管风险管理》一书作者布里杰特·哈特在接受中外对话采访时表示,近期老鼠肉充当羊肉出售的食品安全丑闻“因其所带来的健康威胁而尤其令人担忧”。与欧洲前段时间的马肉丑闻不同,“老鼠身上携带了许多疾病和寄生虫,将威胁公众健康。”

然而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曾锐生教授则认为,近期的食品安全丑闻虽然令人难过却并不意外。

曾锐生说:“目前,对在(在食品生产中)非法或者劣质原料使用起限制作用的,主要是人们的想象力、科技和较弱的法律执行力。”

一篇商都网的网络评论在文章中质问:“面对如此混乱的食品安全现状,甚至在百姓每日必须摄入的粮食上都出问题,改善民生将何去何从?“中国梦”又将如何开启?”

《南华早报》前主编乔纳森·芬比在其最近的《卫报》专栏中写道:“食品问题,环境危机和渎职问题,将是对这个宣称心怀人民利益的政府的信誉的一大挑战。”

为了消除公众的不满,最高法院近期颁布了对涉及危害食品安全案件的释法。李克强总理也在上周的国务院会议上强调,“决不能再出现奶粉那样的信任危机”。不久前在另外一个场合,他提出要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

然而,观察家们却怀疑政府并未找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之道。

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博士后乔·安田表示,“强有力的监管系统在做出严厉的处罚前会先纠正生产行为。”他说:“逮捕(危害食品安全的)责任人也许很符合公众对正义的需求,然而没有人会相信把一定数量的人投入监狱就能明显改善食品安全现状。”

中国问题专家曾锐生则认为,当务之急不在立法而在执行。他说:“如果当前的法规都能诚实、公开且有效的执行,我可预见(食品安全)明显的改善,即使是法律和法规还不是最完善的。

近期欧洲的马肉危机不禁让人想起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疯牛病风波,当年, 农场主的不规范饲养行为威胁了公众健康。而这次的马肉危机,罪魁祸首则是生产者不择手段降低食品生产成本的行为。

欧洲的观察者兴许还在担心潜意思中对廉价肉类和降低成本的追求,然而中国却急需改变其饮食文化。

哈特教授指出,食品安全丑闻的发生有许多原因:“部分是由于人们不了解违规生产的风险和正确的处理食物的方式;部分是由于食品生产加工商贩打擦边球不遵守食品安全和卫生规定;部分是由于有些商贩不诚实,试图从他人的不幸中获利;部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

如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上这些方面都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