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

中国没有嗜吃狗肉的传统

烹吃狗肉并非中国传统,广西“玉林狗肉节”,是借文化之名,制造出来的又一个突破道德底线的节日经济。
中文

中国这些年兴起的吃狗肉的风气,最大的影响来自于电影《少林寺》中少林武僧烧烤狗肉和电视剧《济公活佛》中济公大吃狗肉等情节的渲染,再加上一些餐饮从业者以及地方政府推波助澜般的夸张宣传,给世人造成一个错觉,误认为中国也是一个嗜吃狗肉的国家。

在广西“玉林狗肉荔枝节”引发的风波中,最为尴尬的参与者无疑是玉林当地政府。先是官方高调地发动舆论来宣传举办“狗肉荔枝节”的重大意义,以弘扬当地文化为名,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之实。然而令当地政府始料不及的是,随着招商活动的推行,各地护狗人士的抗议也频频升级。当地政府迫于压力,又不得不低调宣称该招商活动是民间商家的自发行为,从而力图撇清干系。

狗进入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历史应该是很悠久了,从考古学的发现来推算,至少在七千年之前。传说中伏羲驯服六畜,说明上古时期,中国土狗就是家庭驯养的常见动物之一。在食物普遍缺乏的原始时代,先民们并没有足够的饲料来大规模养殖犬类。

现有的资料表明,当初驯养犬类的主要用途,是帮助人类捕猎。在渔猎时代,有了嗅觉灵敏、身姿矫健、勇猛无畏的猎犬帮忙,先民们狩猎的成果会丰实许多。随着华夏民族的主体逐渐走入农耕时代,中国土狗作为猎犬的角色逐渐淡化,然而它并没有被逐出中国人的家庭,由于其对主人的忠诚从而逐渐转型为看家护院的守护者。“鸡司晨,犬守夜”,大抵成了历代中国人对中国土狗在家庭生活中的功能定位。

中国的“吃狗族”一直坚持认为中国民间有吃狗肉的传统,他们认为中国古代史书上就记载有专门以宰狗为业的“狗屠”,既然有屠狗的职业,必然是民间食狗肉蔚然成风,从而认定如今盛行的狗肉盛宴只是历史上食狗文化的延续。也有人引用汉高祖刘邦与著名画家郑板桥的典故来作为中国人爱吃狗肉的铁证,其实这并不足以证实中国有爱吃狗肉的传统与风俗。

中国著名的蒙学教材《三字经》中提到“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一般人认为,这六种家畜一直都是中国人的肉类食材,在秦汉之前,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然而随着中国人的耕作技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六畜之中,只有牛羊猪鸡四种家畜占据着中国人的肉类食材的主要来源,而狗却逐渐推出这个行列,变化的原因,固然复杂。

最早记载狗肉是种食材的是《孟子》。孟子在描画古代井田制的美好图景时提到“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句话的确可以成为“吃狗族”们证实古代有吃狗肉行为的铁证。但是仔细推敲,虽然可以证实古代中国人吃狗肉,却也没办法证实有吃狗肉的悠久传统。秦汉之前,由于耕作技术的落后以及战乱不断,人们生活水平还是普遍低下的,肉类的食材,尤为稀缺,以至于要到七十古来稀的高年才有资格享受“肉食”的优待,其实在那个时代,助耕的牛,守夜的狗,老弱病死之后还是舍不得扔弃掩埋的,节俭的古人,绝不肯暴殄天物,于是对它们进行一番火燎汤浇处理之后,做成稀有的肉食端上餐桌饱食果腹,这也算这些人类驯养的家畜能做出的最后贡献。

狗肉在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不可或缺的食材,这可以在古人的祭祀礼仪中可以得到验证。古人生活里,敬天祭祖是件大事,所用供神的物品也非常讲究,皇家最隆重的祭祀仪式用太牢,也就是猪牛羊,次之用少牢,也就是猪羊,民间则常用猪肉鸡鱼之类,历代祭祀仪式,几乎没有用到狗肉,民间有个说法叫“狗肉敬不得神佛”,这个禁忌到现在都很普遍,说明了狗肉上不得大雅之堂,在主流的饮食观念中,狗肉不是宴客待宾的必备食材,所以就是像郑板桥那样的大名人,也因为嗜吃狗而遭到时人的非议。

狗肉离开中国人的主流餐桌,在两汉之后渐渐加速,汉末道教兴起,信徒渐多,而狗在道教中视为不洁之物,信徒认为吃狗肉会影响自身的清修,还会影响到法术的施行。到了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在中原大地的流行,汉传佛教的信仰者,更是视杀生为修行的大碍,屠狗食肉是对佛祖菩萨的大不敬。唐宋之后,一则肉类食材的来源和数量的增多,另则义犬传说和轮回报应故事普及,民间屠狗食肉的行为逐渐减少,因此烹吃狗肉多是民间的偶发行为,谈不上有每年必食狗肉的传统和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众多,各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饮食习惯各异,但若说中国有专门嗜吃狗肉的民族,却也找不出一个。伊斯兰教视狗乃卑污之物,因而宗教戒律里禁食狗肉;蒙古族游牧为生,始终把狗当做守卫和良伴,而且他们牛羊成群,素来不缺肉类的食材,因此也没形成吃狗肉的传统;满族则视狗为其先祖努尔哈赤的救命恩人,因此在民族习俗中禁吃狗肉;藏族人笃信佛教,不会任意杀生,而且把狗看做忠诚的守护者,因此很少屠狗;即使是广西的壮族,在其历史的记载中,也没有爱食狗肉的说法。

这些年来,GDP的增长率一直是上级考核地方主政官员政绩的主要依据,对于经济基础薄弱和地理环境偏僻的地方来说,要完成每年高速增长的目标,实在是勉为其难,主政官员的压力可想而知,于是各种别出心裁的招商模式脱颖而出,其中“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成了许多地方屡试不爽的招商法宝。

对于地处西南边陲的玉林市来说,历史上一直处于中原核心文化圈的外围,能借助的名人资源、人文资源确实不多,因而弄出个弘扬“狗肉荔枝”传统文化来吸人眼球,促进消费,招揽游客,推动投资,可谓是用心良苦。

“吃狗族”自然有千百种的理由来支持自己吃狗肉的正当性,甚至可以用“法无禁止即可行”的法律工具来捍卫自己吃狗肉的合法性,他们是否想到过法律底线之上有道德的底线,道德的底线之上还有人性的底线?

法律的底线只能保障人们最基本的安全,道德的底线才能保证一个民族文明的程度,保证一个民族不至于走向彻底的堕落,而人性的底线则是一个民族走向卓越的推动力量。

在“吃狗族”振振有词地宣称“吃狗有理”之时,是否想到过“玉林狗肉荔枝节”上那些当街虐杀土狗的血腥行为给正常人所造成的惊骇和恐惧?显然,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不会有这种引发社会分裂的狗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