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的独立日演讲中,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宣布了一项印度棕榈油发展支持计划。三天后,内阁批准了这项为期五年、总额1104亿卢比(约合14亿美元)的“食用棕榈油国家使命”(National Mission on Edible Oils – Oil Palm)计划,希望借此降低印度对进口食用油的依赖。此后,有关这一计划是否影响环境的问题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些讨论大多局限在“要环境还是要发展”的框架内,并且因为忽略了许多有价值的细节而有失逻辑。
棕榈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油棕原产于西非,五百年前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被带到了世界各地。其优点被欧洲国家发现,使之从奢侈品转变成了价格相对低廉的替代原料(如肥皂中的动物脂油)以及食用油。随着时间推移,棕榈油市场变得供不应求,产能急剧扩大。也正是从那时起,企业自有的油棕种植园在东南亚逐步发展起来。
市场困境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棕榈油产量预计为7650万吨,其中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产量分别占到58%和26%。其他国家的产量均不足全球供应量的5%。 棕榈油价格便宜,用途广泛,从唇膏到冰激凌中都含有棕榈油成分。然而,印度人主要将其作为食用油。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进口国,进口量超过中国、欧盟、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美国。印度进口的棕榈油中有超过90%用于烹饪,取代了其他各类油料作物。过去20年,印度的棕榈油进口量增长大约10倍。印度政府出台国产棕榈油计划正是为了解决数额庞大的进口支出问题。
但是,印度政府不是第一次出台此类计划。1991年至1992年,印度农业部就曾推出了油棕发展计划(Oil Palm Development Programme),并且该计划一直以某种方式延续了下来。作为其“十二五”计划(2012-2017)的一部分,2012年印度正式启动了“油籽和油棕国家使命”(National Mission on Oilseeds and Oil Palm)计划,并划定了200万公顷农田用于种植油棕。和此次新提出的计划一样,这项计划也提供了各类激励措施。2017年4月,印度农业部提高了对种植、养护、间作和钻井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油棕种植。计划中提到的大多数邦均位于印度东北部,它们同样也是当前计划的重点油棕种植地。即便是遥远的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也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喀拉拉邦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了油棕种植。
零增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油棕种植面积却一直并未发生太大变化。美国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3年,其油棕种植面积为8万公顷,预计2021年至2022年种植面积为8万公顷,增幅为一个大大的零。印度年产棕榈油20万吨,全球排名第17位,不足印度尼西亚产量的0.5%。
增加补贴会有用吗?种植油棕是否给印度农民带来了好处? 它有没有惠及印度经济发展? 是否利于环境?
或许,安得拉邦可以可以帮我们回答这些问题,该邦棕榈油产量占全国近九成。正是在这里,不少此前的油棕种植户改种了椰子。主要原因在于,油棕是一种生长较快的大型植物,需水量非常大。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年均降水都超过了2500毫米,而印度的年平降水量刚刚超过1000毫米。仅靠降雨无法满足油棕种植的用水需求,必须建设灌溉系统。这样一来,就给水资源带来了更大的压力,特别是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
政府希望利用现有农田扩大棕榈油生产,比如取代现有其他作物,或者进行间作——因为油棕成熟需要三到四年时间。但超过半数的印度农民完全依靠雨养农业,缺乏灌溉设施。简而言之,这项计划并不适合他们。事实上,印度生产棕榈油的主要是大型企业,比如Patanjali旗下的Ruchi Soya、3F Oil Palm Agrotech和Godrej Agrovet。
价格托底
不过,此次新出台的计划的确有新的内容,那就是向油棕种植户提供的保底价(viability price),其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免受市场波动带来的冲击。可这又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据说正在重新考虑是否要给多种生活必需品设定保底价的政府,偏偏要保障这一种商品的利润,而且用的还是来自其他农民的税收?保底价意味着那些大型农企领衔(即便它们向比较小规模的农户收购)的油棕生产者能够同时在种植园建设和产品销售环节得到补贴支持。对于一种需要保障灌溉才能生长、适宜多雨国家的作物来说,这一政策是否合理?别忘了,金奈(东南部大城市)前不久差点无水可用。
让我们再回到为什么要大规模进口棕榈油这个问题上来。别忘了,进口棕榈油绝大多数是用来烹饪的。印度不是没有其他食用油,在过去二十年间棕榈油进口突然增加之前,我们也不是没有用过这些油进行烹调。事实上,是棕榈油取代了其他食用油,这对经济的影响广泛,可这个问题常常被忽视了。
在《尽管有国家:为什么印度让国民失望以及他们如何应付》(Despite the State: Why India Lets Its People Down and How They Cope)一书中,M·拉什克哈(M. Rajshekhar)讲到了印度棕榈油消费的惊人起伏。2002年,棕榈油在印度食用油市场中的占比为40%,而到了2005/2006年,这一数字下滑到了不足25%。2009年,它再度超过40%,并在2014年占到了约50%。
而差不多与此同时,2001/2002年到2014/2015年期间,花生油消费占比从15%暴跌至1%。拉什克哈将这个数字与棕榈油进口关税进行了比对。他发现,2002年印度毛棕榈油和精炼棕榈油的税率分别为70%和90%,而在2008年分别降至0和10%左右。他援引印度植物油行业组织溶剂萃取商协会(Solvent Extractors’ Association of India)的数据指出,进口关税税率下降打破了平衡,让市场更青睐进口棕榈油。进口食用油在印度食用油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也从1992年至1993年期间的3%猛增到75%。
印度政府在独立日这天宣布最新的棕榈油种植补贴计划后,溶剂萃取商协会表示,应该对其他油料也一视同仁。否则,就无法改变印度食用油依赖进口的局面。
便宜的代价
事实上,印度人改用棕榈油并不是因为它是多好的选择,只是因为棕榈油价格更便宜。对大多数使用棕榈油或者棕榈调和油进行烹饪的人来说,用什么并不重要。在他们眼中,这只是另一种植物油而已。因为棕榈油用途广泛,它可以替代其他食用油。但是,棕榈油之所以价格低廉,其实与东南亚的许多条件密切相关。正是那里的原始森林被大量清伐、与殖民时期相似的恶劣工作条件,以及高降水量共同造就了棕榈油低廉的价格。而印度则不然。所以,政府是通过同时补贴生产方和买方,才营造出一种低价的幻觉。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会破坏棕榈油行业,还会摧毁其他油料行业(比如花生油)从业者的生计,并且毁掉许多耗费诸多时间和努力才构建起来的本土行业。
或许我们能够买到价格稍微便宜一些的食用油,只要我们忽视在水资源、环境和人民生计方面遭受的损失就好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进口棕榈油之所以价格低,是因为没有考虑生态栖息地遭到大规模破坏、近200个物种生存受到威胁的成本。我们对那些因为放火烧林而时不时笼罩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部分地区上空的浓烟并不关心,我们对东南亚生态系统为满足全球廉价棕榈油进口需求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也视而不见。
除了其他各种因素,要想在印度复制出同样的低价,就要毁灭性地开采日益短缺的水资源。或许我们能够买到价格稍微便宜一些的食用油,只要我们忽视这个国家在水资源、环境和人民生计方面遭受的损失就好了。
本文英文版原载于《印度教徒报杂志》2021年9月18日刊
翻译:Est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