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要的沿海栖息地,牡蛎礁对于生态系统的贡献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它是由大量牡蛎相互聚集、长期堆积形成的。它能够过滤和净化海水,为其他物种提供栖息地,并成为抵御风暴的天然屏障。
牡蛎礁曾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亚热带、甚至热带地区的河口、海湾、潮间带以及潮下带,不过不如珊瑚礁以及红树林有名。过度捕捞、污染、沿海开发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其不断退化,全球牡蛎礁分布面积较历史水平平均大约减少了85%。目前,牡蛎礁被认为是世界上处境最危急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
跟全球其他地区一样,中国水域也存在牡蛎礁退化的现象。尽管历史数据有限,但人们认为牡蛎礁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海岸线。福建省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中,保存着最早可以上溯至2.5万年前的牡蛎礁。现存天然牡蛎礁的规模尚不清楚,不过对已识别区域进行的调查展现出一幅令人忧心的景象。2013年到2014年一份对中国现存最大的牡蛎礁——江苏蛎岈山牡蛎礁——的研究发现,其面积在过去的十年间缩小了将近40%,主要是沿海工程项目造成泥沙过度沉积所致。
不过希望还是有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了牡蛎礁的重要性,从而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势头日益强劲的退化牡蛎礁修复行动。中国也不例外。尽管牡蛎礁修复工作的速度较慢,但修复项目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很多项目目前仍处于小规模试点阶段,目的是对不同的修复方法进行测试。
香港白泥(Pak Nai)的项目便是其中之一。2020年,大自然保护协会(The Nature Conservancy)与香港大学开始着手恢复白泥一处已经废弃的牡蛎养殖场的自然地貌,并研究这片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摄影师高珊珊(Shanshan Kao)造访当地时看到的是一片零星分布着旧柱子和水产养殖残留废物的泥泞空地。不过走近看就会发现,地上满是牡蛎以及爬动的小螃蟹、蜗牛以及其他海洋物种。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