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 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分为多个层次,包括各个物种内部的、物种之间的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生态系统指的是活的生物体及其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所遭到的破坏也是最严重的,而且仍然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
中 国人口众多,而且有着悠久的农业历史,千百年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开垦着广袤的国土。在开垦过程中,森林和其他种类的植被被毁去,变成耕地以种植更多的庄 稼、养活更多的人民。在中国历史上,对国土和生活方式起到消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贯穿始终的战争和其他动荡,而现在这个因素则变成了气候变化。《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被称为“对中国生物多样性情况及其所需保护工作的一个初步总结”, 是近年来关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一个较新的研究成果。这份报告指出,中国政府和公众日益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但是,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遗产(这个遗产丰富多样,但也支离破碎)所受的威胁仍在不断增长中。
由中国国家环保总局(SEPA)发布,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供支持的1998年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指出,森林已经被“分割成了破碎的小块地区”;草原已经“放牧过度、严重退化”;动植物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过度利用。大气污染给植被、土壤、湖泊、渔业 以及其他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特别是通过酸雨的形式体现出来。外来入侵杂草以及有害动物已经毁灭了很多本地物种。另外,旅游、采矿和湿地开发等人类活动 已造成了一系列有害影响。
上 述报告明确地指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物种的生存。不计其数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必不可少的食物、纤维、木材、药品和其他工业原材 料。……同时,地球上各种多姿多彩、极具审美性的生命形式也为人类带来了许多欢乐,这是因为它们也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灵感源泉。绝大多数生物体的功能 是无法用其它事物来替代的。今天,人类正在用史无前例的速度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一方面,这种改造为人类生存创造着新的材料,但另一方面,这也改变了其他生 物的生活环境,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不断丧失,并且导致了大量物种的灭绝。人类生存的基础逐渐变得越来越薄弱,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如今已经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 关注。”
包括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内的专业人士都将中国列为全球12个“超多样性”国家之一,在《GEO-2000》 (即《全球环境展望报告》)中,中国的生物多样性被排在世界第三位,北半球第一位。中国拥有超过30,000种高等植物,6,347种脊椎动物,分别占世 界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量的10%和14%(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1996年统计数字)。另外,中国还拥有一千余种经济树木和超过一万一千种的药用植 物。在中国还存在着数不清的特有物种——远古时代的动物和植物,它们十分珍贵,濒临灭绝的危机。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保护国际”(CI)致力于世界物种资源最丰富地区的动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在全球指定了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每个地区包含了至少1,500种特有种类的维管植物(超过世界总量的0.5%),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已经失去了它们原有的生长地带。在“保护国际”的这34个热点地区中,包括了中国西南山区。该地区面积为262,400平方公里,涵盖了大片的温带区域,从青藏高原东端一直延伸到华中平原。群山孕育出亚洲物种最为丰富的温带和热带河流系统,为它们“提供了广袤的栖息地,包括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特有温带植物的乐园”。
“保护国际”声称,这个地区已经被列入“特别微型热点地区群”中,由于在地形、气候和植被上的戏剧性差异,每一个“微型热点地区”都具有自己的特有动植物。 中国西南山区生存着估计12,000种植物、237种哺乳动物,611种鸟类以及至少90种爬行动物、90种两栖动物和90种淡水鱼类,其中很多都是“只 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该地区独有种类。在这里能够找到的杜鹃花多达230种,占全世界全部种类的四分之一还要多;这里还拥有种类最多的雉类及其近亲,大约 有25种。在该地区的哺乳动物中,包括了中国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志——大熊猫。“保护国际”指出,大熊猫“几乎完全被围困在这个热点地区不断缩小的森林之中”。除了熊猫,该地区的重要哺乳动物还包括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又名黑仰鼻猴)、羚牛(又名扭角羚,一种大型羊羚类动物)、林麝(又名香獐)和雪豹。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又名IUCN,总部位于瑞士格兰德)是世界上最大也最重要的环境保护组织。在其职能中包括颁布《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是一个数据库,被认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情况最具权威性的指南。它对成千上万个物种和亚种的灭绝危险大小进行评估。根据其2006年统计数据,中国共有804个濒危物种被列入了《红色名录》,包括:442种植物,84种哺乳动物,88种鸟类,34种爬行动物,91种两栖动物,59种鱼类,1种软体动物和5种其他无脊椎动物。
森林破坏(出于农业、采伐、修筑大坝、工业和人类定居等原因)和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中国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大规模减少,同时也造成了如东北地区三江平原的大片淡水沼泽等草原和湿地的破坏。由于栖息地的缩减,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量也随之减少。
贾德·戴蒙在其著作《大崩坏》 (又译《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功与失败》)中写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后果,其中一个后果就是过度捕捞和污染所造成的淡水和近海鱼类资源 的严重破坏,原因在于人们愈来愈富足的生活使得鱼类消费量不断上升。……白鲟已经被逼到了灭绝的边缘,渤海湾的对虾产量下降了90%,以前收获量极大的鱼 种如黄鱼、带鱼等现在却要依赖进口;长江的野生鱼类年捕捞量已经下降了75%,以至于2003年不得不进行首次封闭禁渔。”
下一个主题:消费
玛莉安是一位驻伦敦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