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中国南方对野生动物的嗜好

在中国食用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是非法的,但是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地区这种现象仍然在继续。沃尔特•巴翰报道了当地居民一种不能摒弃的恶习——甚至在非典危机之后依然如此。
中文

中国南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始于1000年之前,今天仍在继续。这导致多种动物灭绝,野生动物数量锐减,而且因为野生动物被用于食用和配制中药,这种现象加剧了。

人们会以为,随着该地区教育水平和城市收入的提高,野生动物的压力会减轻。但是,实际上,野生动物食用量减少最多的时期是在2003年,因为当时公众害怕从野生动物身上感染非典型肺炎(SARS)。2004年底,出于对非典的恐惧,对果子狸的需求大大减少,以至于141个饲养场向野外放生了4000只果子狸。随后而来的禽流感更增加了这种担忧。

许多中国人认为,食用野生动物是个坏习惯,有些人甚至会说这很野蛮,但是这种习惯已经在中国持续了大约2000年。2003年广东省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半数人口食用过野生的蛇, 45%的受调查者还将其称为特别喜爱的美食。

(照片由香港动物亚洲基金授权)

随着香港、深圳、广州等中国南方大城市越来越富有,有报道说,越来越多的受过良好教育的都市人周游中国大陆其他城市,享用濒危动物和受保护野生动物的盛宴——为了炫耀他们的财富。典型的宴会菜单包括,眼镜蛇和其他毒蛇、穿山甲(一种小型、有鳞的动物)和果子狸。

数字是令人惊愕的。《南华早报》报道, 2001年在广东的餐馆里,有20吨蛇和20000只飞禽葬身人腹。整个2001年1月——蛇年的第一个月,一家名为“Chock Full O’Snakes”的广东餐馆每天供应600到700公斤蛇。广州一些野生动物餐馆可为1000人提供就餐。

2001年中国宣布,任何人被发现食用受保护野生动物将被罚款1,000到10,000元。但是2004年新华社报道,国家林业局宣布在过去10年中眼镜蛇的数量下降了90%,同时滑鼠蛇的数量减少了75%。在中国南部的一些粮食产区,蛇类的过度捕杀导致了当地鼠类数量上升,导致了由鼠害引起的粮食大量减产。

野生动物市场从野生动物饲养场或者活跃于乡间的猎人那里获得动物;交易通常给猎人和饲养者带来了实惠的收入。《南华早报》报道,2004年饭店里每公斤果子狸肉价值大约16至20美元。用于食用或者配制中药的野生动物包括:毒蛇(特别是眼镜蛇)、鸣禽、猫头鹰、熊的器官、家鼠、穿山甲、象“鼻”、蟒蛇、大蜥蜴、虎的器官、鳄鱼、猴子、天鹅、孔雀、野鸡、果子狸、狐狸、鸸鹋、梅花鹿、豹猫、田鼠、蜈蚣、蝙蝠、火蜥蜴、蚯蚓、蝎子、甲虫和茧。猫狗养殖是另一个普遍的食物来源。

野生动物饲养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者们认为是一种保护野生动物的方法。他们相信,与偷猎相比,养殖动物不但成本低,而且健康风险小。然而,他们也注意到,几乎没有人为了公众利益或者为了恢复正在减少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而养殖野生动物。中国北方的吉林农业大学的其他研究者认为,任何关于野生动物饲养的政策都应该优先保护野生动物——而不是它们的商业价值。

在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用各种各样的方法使社会受益。例如,某些种类的野生动物将种子携带到退化的土地,有助于土地的恢复。许多蛇类捕食对农业有害的动物——如粮食产地的老鼠——有助于保证充足的粮食产量。许多鸟类和两栖类动物也能捕食蚊子、苍蝇和其他携带疾病的昆虫,减少了人类传染疾病的风险。对野生动物饲养越来越多的关注只会带来非常有限的益处;自然环境中野生动物的减少将在很多方面对社会产生危害。

对野生动物的高需求导致了广东省野生动物的缺乏,需要越来越多地从其他地区引进野生动物,包括南方省份以及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和越南等其他亚洲国家——甚至一些非洲国家。这些进口增加了这些地区野生动物的压力。

由于中国大陆许多濒危和受保护野生物种的高市场价值,在香港附近地区走私已经变得司空见惯了。对香港警讯随便一瞥,就能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2001年,香港政府查获了2.7吨穿山甲鳞片,相当于5000到6000只穿山甲的量。第二年,装有600只眼镜蛇的板条箱被从马来西亚走私进香港,但是警方通过一场危险的、高速的快艇追击将其中途截取。2005年,1800只带皮的、真空包装的穿山甲被发现。清单还没完,这些事件只代表了野生动物走私生意的冰山一角。

2003年的非典爆发在中国引起了对食用野生动物的潜在危险的普遍关注。医学研究者们提出,非典和处理、食用某些野生动物之间存在联系,中国政府关闭或迁移了一些野生动物市场,同时也关闭了许多野生动物餐馆。在非典爆发的高峰期,广东政府禁止了野生动物的饲养、食用和交易。但是非典危机刚刚过去,买卖就重新开始了。2007年广东卫生局重新开展了没收果子狸的行动,查获了15只果子狸和22公斤果子狸肉。最近,有人毒死田鼠并卖给餐馆,这一行为被发现后,广东省佛山市卫生局禁止了食用田鼠。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与美国野生救援协会(WildAid)合作,于2005年12月和2006年1月进行了一项调查。2006年4月18日公布了结果,结果表明:

*野生动物的商业养殖越来越多;

*提供野生动物的餐馆数量下降了6.6%,但是销售野生动物的杂货店数量上升了22.8%;

*2003年以来,对非典和禽流感的关注是动物食用量降低的最主要原因;

*被调查者中,大概63%的人相信,食用非法来源的野生动物是不安全的;

*广州的被调查者中,70%的人认为,食用野生动物是一个潜在的危险;

*在所有被调查者中,74%的人知道,食用野生动物是违反中国法律的。

调查者说,中国需要完善关于铲除野生动物偷猎、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法律。调查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查明人们第一次食用野生动物的原因。原因包括:健康和营养(32.4 %)、好奇(31.3 %)、口味(27.3 %),以及社会地位(9.2 %)。但是被调查者中大概72%的人说,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吃过野生动物。1999年的一项早期调查表明,40%的被调查者不食用野生动物,今天这一比例为51.1%。总的来说,中国南方食用野生动物的人数远远高于中国任何地方。

尽管最近的证据表明,野生动物的食用减缓了,也有理由相信走私依然继续。如果像非典爆发那样大规模的事件不再发生,公众会再次越来越大肆食用野生动物吗?环境教育会改变公众的饮食习惯并减少食用野生动物吗?我们只能希望,但是我不是如此肯定。

就在非典爆发前,我与几位中国生态学者讨论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些人完全理解中国南方野生动物正在受到伤害,但是他们告诉我,当宴请重要的来访科学家时,有时他们仍会提供濒危动物,以示对客人的崇高敬意。环境教育和法律的实施能够改变持续了2,000年的食用野生动物的习惯, 及时避免野生动物的进一步灭绝吗?又一次,我们只能永远报以希望。

沃尔特•巴翰博士(伊力诺依大学地址矿物学专业)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进行了大概40年兼职调查。除了担任美国科学家联盟的中国热带地区研究主管,他的供职机构还包括:香港大学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和广州华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