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科学家敦促世界保护喜马拉雅

中文

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地区的树林在不断减少,冰川也在继续消融,但目前仍无法确切得知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因此科学家敦促,在山地发展生态研究的全球网络迫在眉睫。

加德满都的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联合国环境计划署(UNEP)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IUCN-WCPA)周一在名古屋的生物多样性会议上提出了这一议题。

在会议(10月18-29日)的一次特别活动中,全球山区生物多样性评估会主席克里斯蒂安·柯纳说,“山地是生存的地方,因其具有丰富的地形。山地生物多样性所提供的多种好处固然重要,但维持生物多样性本身也同样重要。”

山地为生物水平和垂直运动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条件。但是,有些物种受微气候条件限制,而那些难以迁移的物种则很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政策实施司司长Ibrahim Thiaw强调了“生态系统方法”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中的重要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倡导的这种方法着眼于生态系统的弹性和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使用之间的联系。他对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及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合作促进中国、印度和尼泊尔的跨区域保护行动,即在冈仁波齐峰实施生态系统方法。

自然保护联盟世界保护区委员会的Penelope Figgis强调栖息地的连通性重要性,通过使各行各业的人们参与进来,保护自然景观,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还可供生物生存活动,保护区间相互连接,以及恢复生态景观。

山地发展中心主任安德烈亚斯·席尔德,指出通过科学检测系统得出数据的必要性。他特别提到跨喜马拉雅的“跨境方法”,他说:“跨境合作的概念有巨大的潜力,可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在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这一概念对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管理方面都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由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推动的区域合作必将达成数据生成及分享的长期目标,只要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跨越的国家联手合作。席尔德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减贫之间的联系。冈仁波齐峰计划旨在通过执行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策略,对此方法进行测试及开发,加强社会对气候变化的抵抗能力。

世界银行环境部主管沃伦·埃文斯则突出从山地收集数据的迫切需要,他补充说:“跨境合作是填补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山脉数据空缺的好方法。我们期望区域合作可加强地区间的政策协调,特别是区域及跨境方面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