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中国专家质疑植树造林效益

北京提出森林覆盖率新计划,但一名林业专家却对植树造林的长远效益持怀疑态度。孟斯报道。
中文

3月下旬中国政府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显示,今后五年中国将推进植树造林,新增森林面积1250万公顷,将森林覆盖率由20.36%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但原清华大学生态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于长青对中国植树造林的效益提出质疑。

3月初,于长青在北京的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公众讲座上提出一连串问题:“为什么森林覆盖率增加了这么多,生态环境却持续恶化?为什么我国造林面积持续高速增长,但造林保存率只有22.6%?植树造林,如此劳民伤财,到底值不值?国务院有关的专家、政协部门是不是考虑过?”

于长青先后在世界银行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担任顾问,上世纪九十年代曾在林业科学院参与过森林统计的数据处理工作。他曾作为大熊猫调查专家委员会参加全国大熊猫调查,后撰文揭露调查中的随意性和造假问题。

2005年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右旗的呼德呼都格嘎查被当地政府和林业局划为公益林项目实施区,实行全面禁牧,此后曾出现牧民偷放牧的案件,以牧民败诉告终。于长青从中发现一个问题:草原怎么变成了“森林”?

他查阅发现2000年出版的《阿拉善右旗志》中,阿拉善右旗全旗林业用地256.3万亩,仅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2.3%,但在“阿拉善右旗2009年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施方案”中,此数字一跃升至1441.09万亩,是2000年的5.6倍。其中纳入中央财政补偿的重点公益林面积(也即是公益林禁牧面积)达784.9万亩,是2000年林业用地面积的3倍。

于长青说:“大片的草原被划为‘公益林’,而且还是重点公益林。”

国家规定“公益林”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需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公益林可以包括灌木,但不一定都符合“森林”标准。但于长青说,现在一些不符合“森林”标准的重点公益林和封山育林区也被统计为森林,以增加字面的“森林覆盖率”。

中国《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森林覆盖率统计包括“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但直到2004年才对什么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做出规定。该规定将分布在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的干旱地区等生态环境脆弱地带,专为防护用途,且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林地,以及以获取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经营的灌木经济林算作森林。内蒙古的阿拉善右旗即属于年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地区,按规定,这里的灌木要算作森林,还应达到30%的覆盖度。

但于长青说,中国在本世纪初还没有相关文件为依据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逐渐将灌木统计入森林覆盖率,并没有人真正去核查诸如30%覆盖度这样的指标。“覆盖度怎么查?在什么季节查?在雨前还是雨后查?算不算草的覆盖?这样结果都大不一样,但却没有相应规定。”于长青说。

他认为这样唯一的“好处”是有关部门可以得到大笔的项目经费,同时使森林覆盖率大幅上升,部门政绩得以彰显。而坏处是失去牧民管理的草场被开垦、开矿、采挖等现象更严重。实际上,这些被有关部门称作“森林”的植被需要适度的牧食,否则反而退化。

于长青质疑的还有资金效益问题。他根据2005年之前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六大重点工程的报告计算,如果按每亩投入100元,全国截至2009年投入共计4030亿人民币。考虑到目前成本上升趋势,如果按每亩造林投入300元算,本世纪2000-2009十年共造林5442.6万公顷,共投入2449亿人民币,平均每年造林直接投入约245亿人民币。仅林业六大工程本世纪每年纯造林的投资即达300亿以上,还未包括安置人口、林业工人等等。2005年以后历年的投入未再公布。

高投入之后,于长青分析林业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全国累计造林约268万平方公里,但造林保存率只有22.96%。也就是说,超过四分之三的造林成本付诸东流。

于长青认为部门垄断是造成中国森林资源管理问题的根源,植树造林在很大程度上是有关部门的摇钱树。“森林管理者是林业局,植树造林的管理者也是林业局,项目钱也给林业局,评估植树造林好不好也是林业局。森林清查由林业局下属的规划院做,领导小组都是官员而不是科学家,公布出来的结果过于简单,只是科普性的,在专家眼里漏洞百出。”于长青说。

中国植树造林工作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主任的全国绿化委员会领导,国家林业局局长担任全国绿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在国家林业局,与植树造林相关的有造林司、资源司、天保办、退耕办、治沙办(防治荒漠化管理中心)、国有林场和林木种苗工作总站、“三北建设局”、长江下游防护林工程管理办公室、速生林基地建设工程办公室等多个部门。

“森林覆盖率就像GDP一样,是政绩。”有从事过林业相关工作的人士这样评价。

民间组织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杨方义说,森林定义和统计在国际上一直被激烈争论,不能简单断言背后动机。比如,中国对森林郁闭度(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的要求就高于联合国标准。但他提到,不同于中国对森林的定义,联合国的定义中那些生产农产品(如芒果)的树种及人工种植的树种,像软木橡树、橡胶树、椰树及棕榈树等都不会被列为森林。

对于数据公开问题,杨方义说,全国清查公布的确实只有经过调整的报告,而分析前的基础数据是不公开的。

林业局某不愿具名的官员解释,在自然条件不适合林木生长的地区适当降低标准,可以使灌木地的保护得到造林的项目资金补偿,毕竟那里的灌木仍有防风固沙的作用。该官员说:“就算多算了森林面积也没什么大问题,算的越多越是好事,这样这些地方的环境能够作为森林得到充分保护。”

据林业局数据显示,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从90年代初期进入快速增长,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0年代末期(8.6%)的2.37倍。截至2009年底,累计有121.1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植树563.3亿株。但水土流失严重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仍以每年约100万平方公里增加。生态环境仍持续恶化。


孟斯,“中外对话”北京办公室副主编。
助理编辑张迎迎对本文亦有贡献 

首页图片来自binfen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