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水的争议很有可能加剧南亚国家间的紧张关系。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很多地方已经饱受缺水之苦,这些压力未来还有可能增大。
查塔姆研究所对南亚各国500多位决策者和来自媒体、学术以及私营产业界的资深代表进行了采访,在此基础上写出了一份新报告。这份报告在国内水务管理和国际河流问题上都反映了精英阶层的意见。查塔姆研究所与阿富汗、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的研究机构合作,对各国国内关于水的争论及与其分享河流的他国的态度进行了全面分析和阐释。
大多数受访人都对水务管理的现状感到悲观,很多人甚至对未来感到恐惧。一些挑战(如污染)正因工业化而日益增大,另一些(如人均可用水量的减少)则因污染而加重。这两个趋势都是难以逆转的。由于季节性可用水量的变化幅度增大,气候变化可能会对南亚人造成严重影响。
南亚水务管理的薄弱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如缺乏国家间协调、投入不足和数据收集落后等等。许多受访者认为决策权过于集中,当地社区很少能够参与到关于河流开发的决策中来。在印度,不断下降的地下水位(部分原因来自向农民提供免费或者高额补贴的电力的规定)被视为一个重大挑战,但由于印度民主的特性,没有几个人能拿出解决之道。
国内争议的外溢
印巴两国都存在省邦之间的水务管理争议。在印度,德里、哈里亚纳邦、喜马偕尔邦、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在萨特莱杰河和亚穆纳河及其附属联络运河的水源分配上争议不休。中央邦一方面与比哈尔邦争夺宋河的用水权,一方面又在贝德瓦河拉贾哈特大坝的建设上与北方邦存在争议。
在巴基斯坦,围绕计划中的卡拉巴大坝,将从中受益的旁遮普邦与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和信德省之间“水火不容”。这让印巴在国际河流上难以持有更具建设性的态度。试想,两国就连自身的内部争议都无法解决,又怎么能指望它们解决与邻国的争端呢?
关于水的讨论受到地区性不信任的阻碍。孟加拉国对印度的行动充满抱怨。阿富汗和尼泊尔等上游国家的受访者们都责备更强大的下游国家阻止其建设蓄水基础设施。许多阿富汗人觉得他们的国家已经受到“水战争”之害,所举的例子就是大坝的建设工人受到蓄意攻击和杀害(但这些事件有反政府武装力量参与其中,而且也无法认定确切的动机)。
南亚邻国间对于水的态度大相径庭。许多巴基斯坦人认为应该在水事务上与阿富汗进行接触,但阿富汗人却不一定领情。很多国家的水务专家都热衷对上下游邻国发表意见,但是印度专家们却专注于国内事务,对于邻国或印度与邻国的接触并没有特别的观点。
尽管问题很清楚,但我们的发现在某些地方也让人感到乐观。大部分受访者对于探索解决水问题的新办法都很积极。许多印度人士正在致力于具体的创新性需求管理和有助于找到国际水问题新解决办法的蓄水工程,如雨水收集、流域管理和决策的社区参与。但要从整体包揽方式转向水务管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都需要更强的政治意愿。
第一个挑战是不要再把水资源短缺归罪于上游的行为,而且是要多看看自身的管理不力。尽管德里总是抱怨上游哈里亚纳邦的行为,但德里一半的供水都被浪费掉了,大部分是由于管道渗漏。
第二个挑战是落实和成功方法推广的问题。比如,南亚地区许多工程都体现了水密集程度较低灌溉方式的潜力,由于农业用水占整个南亚用水的约90%,这将大大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事实表明城市和农村用户都愿意为稳定的供水付费或付更多的钱。本意旨在通过每天限时供水来限定城市用户用水量的做法,实际上鼓励了过度浪费。还有人指出穷人往往在水上比富人花钱更多,水务管理可能需要有离网供水方式,如推广雨水收集,但要可持续的话则需要当地社区的支持。
然而,我们的研究发现,水务管理的成功案例(如印度首个实现持续供水的城镇——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马卡普尔)从未得到推广宣传。分享成功经验或者鼓励城镇与地区间的供水服务竞争,有助于改变水源分配方式。
至于国际河流,下游国家觉得受到上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威胁。许多受访者指出南亚各国在水务问题上缺乏国内“全局”观,这加重了跨境谈判的零和属性。
从零和方式转向利益共享方式需要各个层面的对话。对话内容则要集中在关于水的具体要素上,从卫生到环境、生计和渔业。每个国家对能源服务、粮食生产、卫生事业、人民生计和发展的期望是什么?他们想要或者期待未来在水问题上有哪些变化?在国内层面上的这种考虑,有助于把不可逾越的利益冲突引入探讨共同挑战的地区对话及合作。
这些实践已经开始,但成功经验也必须得到宣传和推广。比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印度中央内陆渔业研究所(CIFRI)已经鼓励西孟加拉邦和孟加拉国合作解决鲥鱼存量减少的问题,这是穷人的重要食物来源。西孟加拉邦也与孟加拉国一样实施了渔禁。
另一个共同挑战是城市化。印度城市人口将在未来40年中增加5亿,卡拉奇和卡达等其他南亚巨型城市也将大大扩展,现有的城市供水系统只能是杯水车薪。
印度的邻国对它抱有压倒性的负面看法。但印度的规模和影响决定了其领导人有能力改变地区内的水关系。最近的大选为此提供了一个良机,三十年来的首个一党独大政府让印度既有机会制定更加连贯的水务政策,也能与较小的邻国共同探索互利的水源获取方式。
译者: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