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担心,津巴布韦正准备再次将数十只幼年大象送往中国野生动物园。
今年8月,津巴布韦国家公园及野生动植物管理局(ZimParks)开始从万基国家公园捕捉大象,并将它们关在乌特士比野生动物圈养设施内。
该机构称计划捕捉约100头大象,其中多数为幼年大象。被捕获的大象将在围栏内圈养两个月,随后迁往另一个公园。但生态保护者认为,政府有意将这批大象出售给中国的野生动物园。
大象活体出口在津巴布韦是合法的,但一直以来都遭到动物福利倡议者的谴责,他们认为这一过程会损害大象复杂的社会和生理需求。
目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正在南非举行,会上的一个提案或许能对上述行为起到遏制作用。该提案由非洲大象联盟(简称AEC,由29个非洲国家组成,但不包括津巴布韦)提出,旨在禁止将非洲象出口至海外的动物园以及圈养机构等自然栖息地之外的地方。
津巴布韦过去曾将大象出口至印度、西班牙、美国等地。去年,该国曾从万基国家公园捕获了24头大象送往中国,引起动物福利组织的强烈抗议。送往中国的大象中一些甚至只有两岁大,专家们看了大象的照片,认为有迹象表明它们情绪低落、身体有损伤、有可能受到了虐待。
ZimParks否认计划将大象出售至中国,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批大象将最终迁至位于万基国家公园东北方向约250公里处的奇扎里拉。“根据野生动物干旱防御策略(2015-2016),捕获的这批大象将转移到奇扎里拉国家公园。防御策略于2016年1月经由内阁批准通过。万基遭遇持续干旱,野生动物因缺乏水和牧草相继死亡,此番迁徙就是为了降低栖息地水和牧草短缺造成的死亡率,最终目的是保护大象。”
但位于哈拉雷的津巴布韦动物保育小组创始人约翰尼·罗德里格斯认为,政府正在计划将这些大象送往中国。
“政府企图瞒天过海,”他说,“就跟2015年还有2012年的时候一样,否认、否认、否认,等大象到了中国,再表示不会道歉。他们就是在利用干旱和错误信息做幌子,全都是扯淡。”
有报道称,津巴布韦水资源和气候部部长奥帕·穆欣古里上周日在约翰内斯堡举行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大会上表示,自己正在考虑向莫桑比克、刚果共和国以及中国出售大象幼仔。
政府坚称不会出售乌特士比圈养设施中的大象,但生态保护者已经指出了官方解释中的矛盾所在。ZimParks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将大象转移至奇扎里拉国家公园的工作由防止虐待动物协会(SPCA)监督,“以确保转移过程中动物受到良好待遇,避免爆发疫情。”
但防止动物虐待协会在津巴布韦的分支机构告诉卫报:“津巴布韦防止动物虐待协会并没有参与ZimParks捕捉或迁移大象的行动。”
相反地,该协会“曾受邀对中国的设施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有能力对大象进行人道饲养。评估目前正在进行中。但答应了这一请求无论如何都不意味着协会支持ZimParks的活动”。
动物网络项目主任大卫·巴里特近来曾到访中国,并在中国开展反对大象进口的游说活动,他也对津巴布韦政府的诚意提出了质疑。
“从实际角度看,我不相信津巴布韦政府的说辞,”他说,“我从没听说过有捕捉幼年动物关在围栏里,过段时间再放出来的。因为野生动物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尽量减少动物与人类的接触……津巴布韦就是准备把大象卖给中国。”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野生动植物领域专家表示,围栏圈养“只会发生在接受动物的那一方,而且大象通常只会圈养几天”。
该专家表示,迁移来自不同族群的幼年动物本身就不是标准做法:“如果他们只是捕捉年幼大象,那不管怎么样,这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安特是一名职业向导,从1998年起就开始带领游客在津巴布韦观赏野生动物。他表示自己对政府的动机“有一点怀疑”。“众所周知,大象迁移必须以整个族群为单位,在野生族群中捕获幼年大象会对它们造成严重的干扰和情感上的混乱。”
此外,他也不明白为什么要把大象转移到奇扎里拉国家公园,那里的象牙偷猎活动十分猖獗。
“假若奇扎里拉国家公园的大象数量已经因为偷猎几乎绝迹,那么,在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症结还没解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在ZimParks几乎要破产的时候花大价钱把更多大象转移到那里去遭受同样的命运呢?”
野生动物兽医、《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大会卢旺达代表团团长安托万表示,自己“非常、非常高兴听到ZimParks否认了这些指控”。卢旺达也支持非洲大象联盟要求结束大象活体出口的提案。安托万表示这种行为必须被禁止,“原因不仅在于保护动物福利,而且在于我们希望大象能够生活在自然栖息地中,并最终将一部分大象转移到他们曾经的栖息地,让它们在那里繁衍生息。”
英文原文首发于《卫报》,本文为中外对话与《卫报》合作报道的大象系列文章之一,系列介绍请参看《<卫报>为何要用中文报道大象的生存危机》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