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调查显示,东南亚导游和游客信息中心一直在为游客购买野生动物制品提供便利,从而助长了此类制品的非法贸易。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出售象牙手镯、龟甲等野生动物制品的商店主要做的是游客生意,因此需与旅行社和导游联手合谋。
疫情爆发后,甚至早在疫情之前,很多商家就已经把业务搬到了线上,新开张的商家甚至比受疫情影响而关闭的商家还多。
执法机构和线上销售平台若不严加管理,疫情结束后实体销售或将死灰复燃。
非法贸易的共犯
总部位于越南的环保非政府组织CHANGE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黄红(音,Hong Hoang)说,非法野生动物贸易商通常给带人去消费的导游和旅行社回扣。
2018年黄红前往中越边境的芒街市(Mong Cai)参与野生救援(WildAid)的一项暗访活动,调查团队使用隐藏摄像机暗访向中国和越南买家出售象牙的商店。
越南于1992年禁止象牙贸易,但禁令颁布前生产的象牙制品仍可合法销售,一些商家因此用新雕刻的象牙冒充以前的存货。与此同时,许多非法贸易仍未受到制裁。
黄红在芒街调查时发现,许多购买者都有导游陪同。“这种事情就这么堂而皇之地在警察眼皮底下发生,”黄红说。旅游业内的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一直存在,每个人都知道。”她补充道。
尽管越南加强了警务整顿工作,涉野生动物犯罪的被捕人数不断增加,但执法仍有空子可钻。
例如芒街就是一处臭名昭著的走私过境点。2018年的调查结束后,CHANGE和野生救援在该市投放广告牌和海报,警告人们购买、出售或持有象牙最高可判处15年监禁。
“(但)不仅是在边境城市芒街,”黄红说。游客涌向哪里,野生动物黑市贸易就发展到哪里。“下龙湾(Halong Bay)、芽庄,黑市贸易(在越南)无处不在。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开展充分调查,”她说。
象牙依旧吸引游客
直到最近,有关旅游业在东南亚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中参与程度的数据还很少。
去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委托开展的一项调查就境外象牙消费问题采访了3000名中国出境游游客。受访者回答的问题涉及疫情爆发前(2019年8月至2020年1月)去往越南、泰国等七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在那些表示曾前往出售象牙的商店的受访者中,有60%称是被当地导游带去的,37%称是游客信息中心推荐去的。其中,共有6.8%的游客最终购买了象牙制品。所有去过象牙零售商店的受访者中,超过一半(57%)表示销售人员会说中文。
象牙也深受泰国和越南消费者的喜爱。对于一些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而言,象牙是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象牙受到追捧也部分出于精神信仰的原因。
国际游客飞行都有行李限额,因此物品越小,越便于游客携带,也就越有可能卖出去。世界自然基金会调查发现,航运公司和邮政服务也给交易提供了便利,有44%的消费者将购买的物品寄回国。
“人们偷偷携带小件过境,海关基本上是不管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大湄公河地区野生动物及野生动物犯罪区域负责人尤加南德·坎达萨米(Yoganand Kandasamy)说,“事实上商店也是这么推销的:他们向顾客兜售的时候会说‘就是件小东西,过境的时候没人会为难你。’”
他还说:“一个人买不超过100克的物品,听起来不多。问题是到东南亚、中国香港和日本旅游的中国大陆游客大约有1亿,即使其中只有10%的人购买这些商品,加起来也很多。”
许多不知情的游客难免成为柬埔寨、泰国和越南旅游经营者和导游的目标,这些旅游从业者和经验老道、能够分辨潜在买家的黑市商人合作,力求弥补新冠疫情封锁所带来的损失。
“人们通常会认为买象牙的都是收藏家,而实际上大多数购买象牙的都是游客,而背后的推手是旅游行业,”全球扫描(Globescan)总监万德·梅杰(Wander Meijer)说。
面向游客销售的不仅是象牙。“海龟壳制成的梳子和扇子等小纪念品都很受欢迎…这些也主要面向游客,”非政府组织越南自然教育(Education for Nature Vietnam,ENV)执行主管道格拉斯·亨德里(Douglas Hendrie)说。
线上销售
还有人借助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向来东南亚地区旅游的游客出售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该地区专做游客生意的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这些平台来宣传和出售动物制品。
例如在老挝首都万象,三江市场上就在公开展卖非法野生动物制品,但实际上大部分销售都是在网上进行。
“你可以扫码添加他们为微信好友,查看一整套产品,然后通过微信支付在线购买,他们就会安排送货到你在中国的地址,”环境调查署(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简称EIA)老虎及野生动物犯罪活动负责人黛比·班克斯(Debbie Banks)说。调查署记录发现,市场上出售的有象牙手镯、虎牙、虎骨酒、盔犀鸟头胄(俗称“鹤顶红”)、熊胆丸和犀牛角饰品。
精通电商的卖家比大多数人更经得起新冠疫情造成的实体销售下滑。
对亨德里而言,日常打击野生动物贸易所取得的成绩无法与销售增长相提并论。“面对互联网销售浪潮,这点成功不过是沧海一粟,”他说。
虎制品贸易“失控”
越南法律禁止老虎器官和制品的销售和推广,但标榜可以治疗关节问题和壮阳的虎骨胶——虎骨与其他成分熬制成的浓稠糊状物——仍然很畅销。
东南亚地区的商家也直接向游客推销虎骨胶。环境调查署去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一家专营旅游服务和物流的公司在网站投放广告,向来泰国旅游的越南游客推销虎骨胶的,并明确表示可以安排送货。
另一位经营者也在广告中将有机会购买虎骨胶作为参观曼谷附近“蝴蝶园”(Butterfly Garden)的理由。环境调查署在2019年的一项调查中曾记录了到泰国一处零售市场参观的游客会收到虎骨胶的宣传彩页。销售人员告诉一车车游客,“不买虎骨胶就不算来过泰国”。这种做法违反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Flora and Fauna ,CITES)对于老虎及其器官的全球商业贸易禁令。
班克斯称,对老虎制品的喜爱也日益威胁到其他猫科动物。“非洲狮的骨头、牙齿和爪子被当成老虎制品出售;美洲豹的牙齿和爪子也是。”
“我们知道泰国是在迎合希望购买虎骨传统药物的越南旅行团。这就是卖点之一——有机会购买‘异域’产品,”亨德里说。
野味餐馆
根据非政府组织国际野生物贸易研究组织(TRAFFIC)的一项调查,深受游客欢迎的东南亚经济特区(如老缅泰三国交界处的金三角特区)仍是“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主要热点地区”。
拯救越南野生动物组织(Save Vietnam’s Wildlife)创始董事阮文泰(Nguyen Van Thai)说,有些餐馆一直以迎合想要品尝异国野味的游客而闻名。他为保护穿山甲所做的工作赢得了今年的戈德曼环境奖(Goldman Environmental Prize)。“人们前往偏远、靠近森林的地方旅游,会想吃当地特有的东西,通常就有野味,”阮文泰告诉中外对话。
黄红同意这样的说法。“游客方面,野味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她说。“从到(农村)省份出差的政府官员,到吃果子狸、穿山甲和豪猪的游客,大家不知道自己吃这些受保护的动物是在助长非法野生动物贸易。”
即使是善意的旅游指南和网站,也可能因为将动物泡的酒和其他“异国风味的”当地美食列为资深旅行者“必须尝试”的体验,而对上述问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情况下,他们不会提到这种体验给当地濒危野生动物会带来高昂代价。
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与人畜共患病和野生动物贸易之间的联系是否是一次改变消费者行为的契机?阮文泰不这么认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人们一直在担心吃野味带来的健康问题,但这在之前也有过:非典、艾滋、禽流感——都和野生动物消费有关。”
改善的迹象
去年有了一些不错的进展。21家中国机构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全球可持续旅游委员会(Global Sustainable Council)签署了一项承诺,共同致力于遏制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减少塑料垃圾和粮食浪费等息息相关的问题。
随后在去年12月,在越南非政府组织人类与自然和解(People and Nature Reconciliation)以及越南的负责任旅游俱乐部(Responsible Travel Club)的召集下,来自越南旅游行业的30名代表承诺支持负责任旅游业,包括保护野生动物。
越南也“在打击野生动物相关犯罪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亨德里说。“年轻一代不太愿意消费野生动物或使用野生动物制成的传统药物。但象牙例外。”低端市场上象牙作为珠宝和雕刻品在所有年龄段上的销售量都有增长,尤其是网络销售量,他说。虎爪和熊爪也很受欢迎。
研究中呈现的中国象牙消费图景略有不同。今年4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第四份年度象牙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的需求降至象牙贸易禁令生效以来的最低水平,被定义为“死忠买家”的人口比例在2020年下降到8%——比2017年禁令生效前的一半还低。但那些经常出国旅行的人对象牙的需求并未减弱,在疫情导致边境关闭前夕,出境游客购买的象牙数量超过了2017年。
有证据表明,一旦旅游放开,就又会有大量机会购买非法野生动物制品,而这些机会往往是旅游经营者创造的。
翻译: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