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阿根廷海岸警卫队先后向两艘中国渔船射击,这使得中国与阿根廷的外交关系急转直下。虽然两艘中国籍渔船都成功逃出了阿根廷专属经济区,但其中一艘中国籍渔船的船员最终在公海上被阿方捕获,船只由于遭到阿根廷海军的炮击而沉没。这起特殊事件引起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连续两起与阿根廷海军有关的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的关注。中国驻布宜诺斯艾利斯使馆呼吁对“鲁烟远渔010”船只的沉没展开正式调查。
另一艘中国渔船华丽8号起先逃脱了追捕,最终在回途途径马六甲海峡时被印尼方面扣押。
以上事件看起来似乎很不寻常,但对于关注国际渔业的人士来说,这些事件实属司空见惯。不过,阿根廷方面采取的行动确实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它表明,保护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需要各国之间更好地协调配合。
特殊的地区
南大西洋是地球上海洋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来自巴西的暖流与来自福克兰群岛(阿根廷称其为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寒流相遇,加上深深嵌入大陆架边缘的广阔海床平原,使得海洋生物得以栖息繁衍。这里拥有大量的鱼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
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就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领土主权发生冲突。之后,两国在这一地区的渔业监管以及打击非法、无监管或者未注册(IUU)船只的行动很大程度上宣告失败。最终,英国选择向支付年费的所有船只开放其实际控制的海域,不在安全性、工作条件、环境保护或者捕捞方式上提出任何要求。
对于阿根廷来说,要百分之百地控制长达几千公里的海洋边境线、阻止船只非法进入其专属经济区几乎是不可能的。阿根廷在该地区或者邻近国际公海打击非法捕捞的努力十分微弱,甚至接近于零。
这也给各类船只钻空子,利用国家、区域协议或者多边组织在管理上的缺位,随心所欲地开展捕捞作业提供了便利。
捞空的海域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最新数据,全球九成的渔场处于过度捕捞、濒临极限或者已经崩溃的状态。
世界上几乎没有地区可以幸免。上世纪90年代南大西洋渔场的崩溃就是因为西班牙捕捞船在当时的阿根廷政府授权下大规模不受控制地进入这一海域所导致的。
今天,由于过度捕捞猖獗,南大西洋渔场再次陷入类似的危险境地。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消费者的海产品消费需求日益旺盛,导致国内供应短缺,加之亚洲邻国不愿与中国签订捕捞许可协议,迫使中国渔船开始向外寻求新的渔场。
南大西洋海域执行捕捞作业的约500艘外籍渔船中,约45%悬挂中国大陆船旗,占大多数。次之的是台湾(20%)、韩国(17%)以及西班牙(13%),另有部分渔船悬挂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船旗。
这些船只之所以能多年来长期在这片水域捕捞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可以在蒙得维的亚港和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得到后勤保障支持。
此前曾有人指控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停泊的船只上存在使用奴役劳工的现象,加上环境与安全等方面监管缺位,使得有关船只的运营成本大大低于合理水平。
乌拉圭境内的中国港口
与阿根廷不同,乌拉圭并非中国经济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但是该国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渔船停泊。
蒙得维的亚港停泊的大量渔船和冷藏船(提供补给和冷藏服务)带来的丰厚收益促使中国山东宝马渔业集团有限公司(ShanDong BaoMa Grupo de Pesquería S.A)提出在乌拉圭投资2亿美金进行港口建设,投资内容包括加工厂和冷藏仓库。
投资项目达成之后,该公司实际上为中国在南大西洋获得了一块主权领土。同样的例子还有位于乌拉圭河东岸的芬兰造纸厂:该项目包含一个保税区(Zona Franca),使得造纸厂可以自由派遣调度船只,乌拉圭当局无权干涉。
拉普拉塔河是迁徙性渔船重要的后勤保障和商业据点。今后,中国将实际拥有该河的部分主权。
不可估量的环境影响
IUU渔船捕捞的主要目标是墨鱼(阿根廷柔滑鱼),其次是鳕鱼(无须鳕和尖尾无须鳕)、牙鳕、巴塔哥尼亚齿鱼(小鳞犬牙南极鱼)、大西洋鳕鱼以及圣保罗墨鱼。
墨鱼是阿根廷另外一种主要商业鱼类鳕鱼的主要食物。海豚、鲸鱼、以及企鹅等海鸟也以它为食。
在其迁徙周期中,墨鱼会途经巴西、乌拉圭和阿根廷的专属经济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周边海域以及国际公海地区。
虽然目前尚缺少有关过度捕捞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科学研究,但已经观察到企鹅和海狮种群数量锐减的现象,其中企鹅的种群数量较历史最高点已经减少了80%。
目前尚无关于渔业资源总量的详细数据,不过估算认为,每年外国渔船捕获的墨鱼数量在60万吨左右,按照2015年每吨1000美元的价格计算,总价值约为6亿美元。其他种类的捕捞量数据甚少,对于意外捕获更是完全没有数据。目前对于可捕捞鱼类的大小和年龄并无任何规定,这对种群的补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过度捕捞、意外鱼获和被丢弃的鱼获之外,渔业活动还造成了其他严重的环境影响,如海洋污染,石油、燃料、有毒物质和垃圾排放等。 这些行为不仅不会受到任何惩罚,我们对其所造成损害的程度也知之甚少。
减少与控制
为了避免南大西洋生态系统的崩溃,有必要减少这一地区内的渔业活动并对所有进行捕捞作业的船只实施控制。
所有捕捞船只都应该按照国际海事组织的规定遵守劳工法规,并设立由地区邻国指派的多边船上观察员。这些初步预防措施十分必要。在公海倾倒垃圾的行为必须得到禁止。
港口监管当局应该提高透明度,并公开鱼获数量以及其他事件的信息。与此同时,必须禁止任何有非法活动记录的船只在这一地区捕捞,无论是在专属经济区还是在周边国际海域。此外,还应长期对全部作业船只实施强制的卫星识别。
从卫星数据分析、对船只和相应公司以及该地区发生的事件的研究来看,如果上述要求可以得到充分的落实,那么这一地区的渔船数量将减少20%。即便仅对非法船只进行记录,也可以将作业船只数量减少400只以上。
想在这一地区捕鱼的国家和企业应该尊重可持续性、生态系统的健康、劳工的尊严、地区经济发展以及航行的安全。
此外,对于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船队的中国来说,应该对近期涉及在境外水域航行的中国籍船只的一系列事件进行反思。
如果有关方面不能改弦更张,则未来一定会发生更多类似事件,其后果或许也将比近期发生的事件更加严重。
海洋并非无限大,这个道理我们几个世纪前就知道。生活在海洋中的物种也并非取之不尽。我们的社会清楚这一点,而国家必须更加坚定地保护我们的海洋和海洋物种。
原文刊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
译者: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