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位于中国北方的松花江的水污染事件把中国的缺水问题推入了世界媒体的关注视野中。这样的事件在中国绝不是第一次发生,它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其规模巨大。一连几天,数百万哈尔滨及其周围城市的居民没有饮用水。松花江的有毒污染物甚至还威胁到了位于其下游的俄罗斯。更让中国政府感到危机重重的是,该事件引起了公众的焦虑。这使得素来以社会稳定为大局的中国官员们认识到了它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在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警示下,原中国国家环保总局(SEPA)局长引咎辞职。新局长周生贤火速上任后,立刻对民众进行安抚,并承诺将对全国21,000家位于河流及海岸线附近的化工厂进行安全检查和更加严格的监控。周生贤在今年1月份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项非常及时的决策,下定决心要改变过去那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5个月以后,国家环保总局最近的一次有关其工作和优先发展项目的报告,将治理水污染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环保任务放在了首要位置,其核心是确保饮用水安全。就在一个月之后,也就是2006年7月,治理水污染在政府环境治理优先项目开支表上跃居首位。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NDRC)的何秉光承诺说,国家将开展一次规模空前的污水治理工作,其环境投资项目总额为14,000亿元人民币(1750亿美元),相当于未来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
但是这些改进尽管至关重要,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只有世界8%的淡水资源,却要满足地球22%人口的用水需求。用世界观察学会的话来说,“整个中国的北方几乎都在闹水荒”。
很 显然,对稀缺的水资源的浪费已使中国不堪重负,中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污染河流和地下水。为了保持一种可持续的平衡,我们必须重视用水的真正成本。过去,水 费的低廉使很多人根本没有把水当成一种稀缺的资源。但是,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发生改变。北京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其人均用水量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八 分之一。在过去的15年里,北京的居民用水水价已上涨20多倍。工业用水的费用也将增加。农业用水目前仍占国家总用水量的三分之二。今年4月,国家出台农业用水新规定,农民可以继续免费使用自有池塘中的水,但使用河流、湖泊和地下水必须经过更严格的审批且支付更高的费用。此外,农村将采用更有效的灌溉方法来替代屡受诟病的漫灌。这种浪费的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
中国的领导者习惯性地把建造大型工程作为解决水问题的办法。为了更好地进行供水管理和满足用电需求,中国建造了一大批巨型的、有争议性的水力发电工程,其中以三峡工程最为典型。但是,新近开工的南水北调工程却以其规模和目标之大,而使所有这些项目为之逊色。这项巨型工程计划在2050年竣工,预计耗资近5000亿元。其设计思路是,将水量相对充足的长江水系中的水以每年450亿立方米的数量引入中国北方,缓解那里极度缺水的状况。
许多环保主义者担心长江水系能否承担如此大的供水量。还有一些人担心输送途中的水流失将会大得惊人。但是,中国北方极度缺水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环境恶化和以每年5倍的速度增加的河水灌溉,又使得原本就供不应求的状况雪上加霜。
尽管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多、技术高,但马军认为,这对于解决中国水短缺问题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马军是《中国水危机》一书的作者,该书使他一举成为中国最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环保主义者。在马军看来,水荒就像一颗可怕的定时炸弹,北京和天津周围的城市在5到7年之后就无水可用。
许多解决水问题的新方法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应该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国际合作中,博采全部的创造性、传统智慧和专业技术来解除水危机。
作者简介:罗格·易斯特,《绿色未来》杂志总编辑。该杂志为英国最重要的有关环境问题解决方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杂志。
本文将于2006年9月发表在《绿色未来》杂志的特别增刊《龙的绿化:对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挑战》上。网址www.greenfutures.org.uk
首页图片由 Wam Mosely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