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2010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

中文

2011伊始,澳大利亚洪水和全球粮食价格预警就立刻给世界敲响警钟,似乎预示着今年的环境问题还会如过去12个月的一样混乱。中外对话将在这里一如既往的就主要发展议题提供平衡和深入的分析报道。但在我们勇往直前展望未来的同时,也应当花一点时间来看看身后发生了什么。回顾那些2010年发生的大事件——后哥本哈根的忧伤、墨西哥湾的漏油事故、巴基斯坦的毁灭性洪灾等等。但在我们报道的事件中,哪些最能引起您的共鸣呢?下面我们简要列出2010年五篇最受读者欢迎的文章。

中国环保的“胜利”被戳穿

二月份,中国政府公布的一项全国污染源普查显示,中国的污染比原先估计的要严重的多。然而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误差?在中外对话北京总编辑刘鉴强的这篇广泛转载的文章中,他指出责任主要在中国环保部,他们控制环境污染不力却还试图劫持环保的胜利果实,揭露了环保部门潜在的弱点。

碳捕获技术的应用

数千名读者在线阅览了我们三月报道的这篇文章,了解了关于碳捕获与封存以及它在缓和气候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人员李佳和梁希提出,尽管这项技术已经成熟到可采用于对抗气候变化,但缺乏财政激励机制来吸引投资者仍是其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中国目前70%的能源需求仍然依靠煤炭,因此这个话题如此引入注意也就不足为奇。但是碳捕获与封存真的能对绿化国家能源供应起到显著作用吗?结果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中国前气候大使:人生而平等

本文是中国前气候大使于庆泰的八月份的一份演说稿,他曾在2007年至哥本哈根谈判期间出任气候谈判的要职。文中其面对发达国家时的直率言论引起轰动,并受到《纽约时报》的引用与推荐。于庆泰认为中国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气候谈判的第一位,坚持反抗发达国家在碳排放量上提出的不平等要求。他还维护中国在哥本哈根扮演的角色,声称这次被普遍认为失败的峰会却领导世界走向一个更实际的方向。来自遗产基金会的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气候能源与污染项目首席顾问Deborah Seligsohn在文后做出的评论也值得一读。

“陆上三峡”之问:酒泉1200亿风电投资调查

2010年中外对话举办了首届环境报道奖,记者陆振华对中国风能投资热潮的报道获得了“最佳影响力奖”。陆振华深入报道了风能在戈壁沙漠上的快速发展,他发现为了满足清洁能源的目标,很多风能项目的金融风险被忽略,而大部分中国风电企业都面临着长期亏损。他对此总结到,“在国家缺少统筹、没有更积极的指向性政策的现实下,无穷尽的风并不能带来无穷尽的利润。”

欲加之罪:美国新能源反补贴调查

中美之间日渐上升的紧张局势是去年媒体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包括中外对话等大量媒体报道了华盛顿对中国清洁技术补贴发动的调查(由美国最大的工会支持),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很多读者留言表示同意作者文佳筠对“保护主义”的批评,即这种保护主义色彩的举动只会阻碍绿色进程。该案在世贸组织的成败还有待观察,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2011年中美关系将继续成为世界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