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猪肉需求大增带来严重污染问题

近在咫尺的猪场给后童垄村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在修建前没有任何人征求过村民的意见。
中文

范建军(音)指着湖岸上突出来的一根水泥管,管口不断涌出的烂泥浆滑落在水中,水面上漂满了死苍蝇。

31岁的范建军从小到大都住在后童垄村。他说,从前湖里的水很清,但修了养猪场之后人们的健康就开始出问题。

盛泰猪场(音)就建在离村仅100米的地方,但在修建之前没有任何人征求过村民们的意见。该猪场每年的出栏量为1万头,尽管在这个工业化 养殖的时代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但大量需要处理的废物让村子里充满刺鼻的恶臭。一到雨季,粪便就从猪场里流出来,漫得路上到处都是。村民们的呼吸问题越来越严重,范建军努力想养些鸡鸭,但孵出来不久就都死掉了。

自从十年前猪场建成开始,村民们就一直都努力将其赶走。“我们光围墙就推倒过好几次,还用泥巴和卡车堵过场门,”身为个体商户的范建军说。村民们到地方政府投诉,但毫无回音,所以范建军只好到网络论坛上呼吁社会的关注。“我们唯一的愿望就是猪场不要再污染我们的环境,我们村曾经是很漂亮的地方。”

猪肉在中国是最受欢迎的 类,去年中国的猪肉产量为5000万吨,超过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而且随着13亿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这个数量还在不断增加。“猪肉被与进步和现代性拴在一起,” 康奈尔大学社会学家谢敏仪(Mindi Schneider)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一般的中国家庭还只是在春节的时候才吃肉。

六十年代初的大饥荒造成了上千万人死亡,对它的记忆仍然重重地压在中国人的心上。“我曾经听到人们谈论‘报复性’吃肉的话题,也就是说,过去吃肉太有限了,于是如今似乎就变成‘看看进步有多大,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吃肉了’”,谢敏仪补充说。

1980年,中国人平均每人食肉14公斤,如今则增加了3倍多,差不多每人60公斤。相比之下,美国人平均每年吃肉125公斤,英国人则是85公斤。{{fact_box}} 中国的家畜养殖业也在发生相应的转型。在距离后童垄村20英里地方,只要你从山顶上望出去,就能看到中国猪肉产业的未来:山下枝繁叶茂的树木掩映之中,有32座整齐划一的红砖猪舍。

这些猪舍属于嘉华养猪育种中心(音),这是中国最大的新建巨型猪场之一,每年出栏10万头。与后童垄的猪场不同,嘉华猪场离居民点相对较远,但即使是在山顶上,粪便的恶臭仍然会随风飘散,而且还会周期性地听到几十头猪一起惨叫。

中国很快还会出现更多像嘉华一样的猪场。从2007年到2010年,政府投入约100亿元的资金用于工业化猪场的建设,而且今后还将继续提供类似的支持。嘉华公司自身也投入了约3亿的资金修建一座新猪场,有现在这座的三倍大。

用不到世界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是中国政府的一大要务。人们认为,工业化家畜养殖以其高效率和可预见的产量,可以稳定中国上下波动的猪肉价格。

但在中国的个案上,有人对这一论断提出异议。谢敏仪说:“工业化生产正是导致肉价飘忽不定的因素之一,因为中国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要比美国更高。饲料都是进口的,所以价格很高;而且还有购买房屋和技术所产生的成本。”

中国工业化养猪增长对全世界都有影响。根据联合国农组织的说法,家畜养殖占到全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的18%,比汽车、飞机、轮船和火车加起来的排放还多。

中国的猪肉基本能够实现自给,但却无法实现猪饲料的自足。因为每生产1公斤猪肉要消耗4公斤谷物,而中国恰恰缺乏粮食。

去年,中国的大豆进口量占全世界的60%,这些大豆全是用来喂猪的。中国巨大的大豆进口以及日益增加的玉米进口影响了全球的粮食价格,并且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 拉丁美洲千百万公顷森林、草原和牧场的破坏,并且让谷物从世界饥饿人口的口粮变成养殖饲料。

后童垄村其它形式的环境退化同样明显。除了堆满湖岸的烂泥,湖面上还长满了褐色的水藻。

中国政府2010年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水污染 方面,农业是一个比工业更大的污染源。“家畜养殖和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生产出大量食品,但它们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主要的污染源,”农业部的王阳良(音)说。

但政府并没有努力落实自己制定的法律。上海交大的法学教授王曦说,尽管法律体系对家畜养殖业的规定很全面,但法律的执行却不完善。他说:“总的来说(执法情况)并不太好。”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部;中国国家统计局;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联合国粮农组织;新华社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