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PX国家公关

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从上到下、正面回应PX问题,官方期望这些PX公关能消除PX产业发展的障碍。
中文

PX正名季

云南卫视近期连播了四期《聚焦日本石油炼化及PX产业》,向观众传递出日本PX项目如何实现环境与工业共生、“建成二十年里没有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信息如何透明等内容。

鉴于PX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让春城昆明焦躁不安——有近三千民众于5月4日上街抗议,甚至连市长李文荣都开了微博。此际介绍他山之石,用意不言自明——为争议声中的云南炼化及PX项目寻找案例支撑。

“云南台此举无疑是为了减轻昆明石化建设压力。”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说,“面对社会舆论想办法做解释是进步。”

解释工作不惟发生在云南。2013年的浙江省“两会”上,包括公安厅长刘力伟在内的多位政界代表就呼吁为PX去妖魔化。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提交了一份“消除化工恐惧症”的提案,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对公众进行包括PX在内的化工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

2013年5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PX项目的真相》,此后又在《新闻联播》播出《揭开PX神秘面纱》。一个月后的6月24日,人民日报亦刊发题为《揭开PX的神秘面纱》的专版记者调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以及曹湘洪等专家也纷纷现身PX科普。

此类科普节目及文章提到,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PX对人类致癌,其致癌性与咖啡同级;国外的PX装置设置距离居民区甚至不到1公里。

“这种规模从未有过。”一位前中石化高管难掩惊讶,“更何况曹、金两位院士是石化界泰斗级人物,此前绝少对媒体发声。”

甚至连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亦表示“需要重点加强对PX的宣传”。周生贤近期称,PX的生产工艺存在一定环境风险,但通过严格管理,能够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很低。

事实上,这是中国政府第一次从上到下、正面回应PX问题。政府正视问题的态度与勇气,对核电、垃圾焚烧等其它争议性行业有重要借鉴意义。

不过要从根本上扭转公众对于PX的恐慌,远非让科学的归科学这么简单。

举国公关

鲜为人知的是,在昆明、成都等地反PX声高涨的2013年4、5月间,一纸命令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要求漳州介绍PX项目落地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这则命题作文,“主要是要我们介绍如何给做群众工作的。”一位不便具名的漳州地方官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腾龙芳烃是‘十一五’期间决策的所有PX项目里唯一一个基本建成且看到投产希望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石化化工处处长郭琛说。

因厦门市民抵制的腾龙芳烃PX项目于2008年5月正式确定迁建漳州古雷半岛,历时五年后,该项目的建设、验收、拆迁等工作已经完成,只待近期择日投产。

各地多个PX项目因公众反对而终止,看到投产曙光的腾龙芳烃及其背后的漳州式PX公关被视作一剂可能疗治“一闹就停”困局的药方。

漳州市环保局局长黄建化称,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来自台州、南通等地的政府考察团就多次来漳学习这个被中宣部列为“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典型案例”。

“公众广泛参与环评、石化专家做报告、干部进村入户、包机实地考察国内外石化项目、正面宣传……”呈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汇报材料如是概括漳州经验。

这份汇报材料的传播路径尚不清晰,但成都、昆明等地,漳州式PX公关的复制版正在上演。

为平息公众对彭州石化及其PX项目的争议,成都拟于2013年7、8月间组织部分公众出国参观,一路赴新加坡,一路赴韩国。

此外,从2013年2月起,成都各界代表获邀进入彭州石化厂区参观,这样的参观团迄今已经组织逾五十批。每次参观结束后,参观者的积极反馈便通过当地媒体流传开来。

曾经鲜见露面的专家开始直面公众。昆明邀请了曹湘洪在内的五位专家来昆开讲,成都则请来四川石化项目的规划参与者、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的专家陈文龙。

除此之外,这套公关组合拳还包括了形形色色的恳谈会、新闻发布会、展览会。

行业协会亦不甘沉默。2013年5月1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办的“美丽化工”大型宣传活动启幕,年内还将在京、津等地举办主题论坛、高校演讲等活动,旨在“重塑行业形象,改善公众认知”。

在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郭巍青看来,这轮PX公关,有其积极一面,“寻求多途径化解诉求,政府的身段柔软了一些”。

“只去看,不发声”

今年5月,云南省发改委副主任就云南炼化项目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该项目的环评报告有密级,是云南近年来能源项目仅有的涉密文件,不能公示。”

虽然一个月后,《中石油云南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批复最终公布,但一位全程参与了漳州PX项目群众工作的官员认为,该答复对政府公开、透明形象的戕害已然铸成。

类似的错误并非孤例。在昆明,一边,是市长开微博、召开恳谈会的信息公开尝试;一边,却是买口罩都要实行实名制登记(后取消)。在成都,一边,是一则则维稳评论塞到了居民家的门缝里;一边,一位四川大学的教师戴口罩出门却被警察要求摘下。

“宣传力度加强了,但是控制力度也加强了。”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艾南山如是评价。

郭巍青认为,地方政府的行事逻辑并不奇怪,“这与碎片化、行政化的体制结构密不可分。”一个群体性事件要爆发,即便决策者中有温和派,一些职能部门亦很容易转向传统的维稳手段。而要破此困局,需寄希望于一个完善的社会协商机制,但这非朝夕之功。

“中国PX的产能被压抑太久了”

“公众的误解已经不单指PX,而是蔓延向了整个石化领域。”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白雪松如是概括新一轮PX风波。昆明、成都两地的质疑之声,除去PX本身外,直指整个炼化项目。

在多位石化界专家看来,当下旨在消除恐慌的密集公关,事实上是在为昨日的错误埋单。“恐惧症主要是有些化工企业生产和监管不力带来了环境污染造成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说。

事实上,即便政府和企业频频为其安全性背书的PX项目,亦并非零事故,大连福佳大化、辽阳石化、中海油惠州炼厂都曾出现过事故(详见南方周末2011年11月10日《PX安检》)。

“之所以现在大张旗鼓为PX正名,实在是到了不得不正名的时候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中石化高管慨叹,“中国PX的产能被压抑太久了。”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10年前提出的新增(含改扩建)PX项目进入审批流程的一度达到13个之多,新增产能累计逾八百万吨。“但是规划了很多,有的是上得慢了点,真正投产的很少。”郭琛说。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建成和在建PX项目产能为1230万吨,缺口为600万吨,仅去年一年就进口了近700万吨。

前述前中石化高管称,这几年PX价格虽有起伏,但都在10000元/吨左右高价振荡,堪称是石化产业链条上最能挣钱的环节之一。

巨大缺口之下,石化企业难抑扩产冲动。前述前中石化高管称,仅中石化一家,目前就有茂名、洛阳、天津等地的不下十个分公司有上马或扩建PX的意向。南方周末获悉,搬迁未成的大连福佳大化,近期又有PX扩产规划。

显然,当下的PX正名潮,已不仅是在为昨天的错误埋单,为今天的稳定背书,更是在为明天的PX重装上阵铺路。

 

原文刊于7月25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