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创新型生态工程改善长江污染状况

四川省会成都市附近新建生态农场,帮助长江支流恢复往日生态环境
中文

 “四川”意思是“四条河”,表明河流在四川省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闽江、沱江、大渡河以及府南河都流经四川,也是亚洲最长河流长江的主要支流。其中流经成都的府南河,不久之前还污染严重,数公里外都能闻到阵阵恶臭。

1992年,成都市政府启动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在随后十年中投资数百亿美元,用于治污、防洪、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和沿河绿化带建设。

然而,成都河流污染的主要源头并不在城市本身,而是来自上游的村庄。为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建立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其高级职员多为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的参与者或项目负责人。

研究会注意到,农业生产对河流污染严重,因此决定集中精力建设安龙村——位于成都上游40千米外的生态村。这里位置理想,既不是太远,方面运营;又不是太近,几年内不会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

十年后,很多村民加入了研究会的“安龙村”项目,按照要求进行耕作和牲畜养殖。村中各家都有厌氧消化池,可将牲畜粪便转化为做饭、取暖用的沼气以及生态农业用的有机肥。村民家中还有粪尿分集式旱厕,既能节约水,又能利用人的粪便制造肥料。

安龙村种庄稼不用农药化肥。说服村民接受这样环保的做法并不容易。村里的志愿者李明九(音译)说:“我们请农民别用化肥,但企业却在一旁大肆叫卖,说化肥能节省劳力、提高产量。我们说,‘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环境’,但大部分人的想法却像老话说的,‘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由于政府和经济因素影响,四川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安龙村则是个特例。为了实现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研究会引入了“社区支持农业”的理念。

安龙村项目实施之初,研究会询问农民为保证项目运行他们需要什么。农民唯一的要求是研究会保证其产品销路。就像另一位志愿者阿里耶·蒂瓦素拉德所说,开始人们想的很简单,常常提到:“我认识个朋友,每天都吃这样的食品,可能天天都要用这个做饭。他们应该会签合同。”

令人吃惊的是,尽管研究会有外国人构成的支持社区,但200人的社区成员多数还是中国人。有时,要留住客户并不容易,因为农民要根据时令种植作物,这会导致客户抱怨品种单一。研究会的解决方法是,邀请城市中的客户到安龙村亲自参与种植。这也使研究会达到了教育目的,即告诉人们他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同时还在城乡间建立了联系,让城市居民学会珍惜盘中餐背后的劳作。

环保倡议

研究会最重要的成功要素是,作为一个地方组织,它拥有各种地方关系,也有国际合作伙伴,得到了四川大学、微软公司、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以及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蒂瓦素拉德解释说:“你还得跟其他非政府组织建立联系,特别是水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工作,因为你不只跟一个社区打交道。你的工作对象涉及整个系统:上游地区、下游地区还有中间的人,一切都彼此相连。”

如今,人们不会再远远地避开府南河。白天,你能看到河边有老人垂钓、游人拍照;晚上,朋友、情侣沿河散步。问到研究会的成功,蒂瓦素拉德说:“虽然这里农民不多,但研究会最成功之处还是在于,农民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再因各种外界因素被迫搬进城市。”

霍普·劳登,自由记者,现于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学习国际关系,2012-2013年曾在成都学习、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