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图集证实淮河流域癌症高发与环境污染相关

今年6月,多家官方科研机构联合推出的《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首次证实了,淮河流域癌症高发与水污染的直接关系。
中文

《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的发布首次确认了,淮河流域居民饱受疾病之苦,河南、江苏、安徽等地“癌症村”频现与严重的水污染有关。

图集由108张地图组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现有监测数据进行再分析,描述了淮河流域过去30年来水环境变化和当地人群死因。图集标示了污染严重的区域以及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

曾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研究负责人杨功焕教授表示,“图集发布的研究结果围绕污染范围和新发癌症的高发范围两个问题。这两个范围的契合,进一步加强我们认为水污染与癌症相关的证据。”

淮河作为中国东部位于黄河和长江之间的一条大型河流,流域面积27.47万平方公里,泽被苏鲁豫皖四省,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20世纪80年代起,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造纸、皮革等高污染行业,密集出现在淮河两岸。

中国公众对于“癌症村”的印象,即始于淮河沿岸。2004年至2005年,淮河流域癌症高发现象引发中国媒体的广泛关注。时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的杨功焕,受命带队赴淮河流域进行调查。2005年夏天,调查启动。

“癌症村”现象最初引发舆论关注时,就有村民和媒体怀疑其与当地河水污染有关。在世界范围内,虽有日本“水俣病”等环境公害病的先例,但淮河流域癌症高发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在医学上一直没有得到确定性的证实。

今年早些时候,环保部发布了《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指出化学品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个别地区甚至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政府采取了包括清洁饮用水等系列措施。

200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2005-2006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安徽、河南等地开始解决安全饮水问题。2005年3月31日,河南省政府下发《关于解决淮河海河流域污染较重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方案的通知》,在全省800个村庄启动安全饮水工程。

2013年9月,《新世纪》周刊记者走访并记录了最早进入人们视野的“癌症村”——黄孟营村,村医王世文对《新世纪》说,村里疾病下降了很多。2004年之前,他的诊所一天要接诊胃肠病人二三十个,到2013年时,一天也治不过三五个。

但杨功焕告诉媒体,“考虑到环境污染健康效应滞后的特点,可以预计在未来十年里,淮河流域水质指标出现高污染频度的中西部平原、中东部平原和南四湖流域地区,依然面临严峻的肿瘤防控形势。”

杨功焕指出,虽然癌症与污染的关联已经得到证实,但在法庭上举证癌症与某一具体污染源的因果关系并非易事。

同时,杨功焕还对中外对话表示:“从病因学的角度,藻毒素、多环芳烃对癌症的影响早就得到了证实。但淮河地区的污染类别多,有皮革、造纸等等产业,环境中的污染物质都是混合的而不是单一的,很可能是各种致病因素同时发生作用。现在一般使用的COD、氨氮等指标,不能对应到某个特定的污染物质。这是在一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重混合污染,也是淮河流域的困扰所在。”

日本水俣病事件后围绕甲基汞污染进行的公益诉讼,历经20多年,先发现污染范围,再在人体中找出特异疾病种类,与环境中的特定污染物进行对应。“确实很不容易。”杨功焕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