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今年国庆节至今,就没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沙河市环保局办公室主任李刚说。他告诉记者,大气污染防治已被列为“政治任务”,成为高悬在河北各级政府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谁都不敢懈怠。
河北是“雾霾治理战”的风暴中心。全国10个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河北一度稳占六七个。
河北省省委书记周本顺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动员大会上曾严辞指出,河北省一定要肩负起防治大气污染的重大历史使命,“环境问题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严峻的政治问题。”
层层重压之下,地方各级政府如临大敌。沙河所在的邢台市由于在环保部通报的空气质量城市排名中数次垫底,气氛格外紧张。
李刚告诉记者,他们每天奔忙于各种会议、检查及环境监测执法的具体事务中,不敢懈怠。去年下半年以来,沙河市因为几起污染事故导致一些县镇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官员免职。近期这样的处罚也同样发生在廊坊、邯郸等地,廊坊市文安县一些钢厂在环保部督查中数次被点名批评,当地县长被免职。
李刚告诉记者,沙河市现在要求,环保局每天都要准时发送当地PM2.5监测数据到主管领导的手机上,一天早中晚三报。
“如果看到哪天PM2.5数值偏高了,主管领导会一个电话打到环保局,要求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我们手机24小时必须保持畅通,随时待命。”他说。
“明年怎么向省人代会报告”
淘汰落后产能,常被各地政府形容为“壮士断腕”。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在一次会议上说,他现在有两个顾虑:“一是今冬明春污染重,明年全国‘两会’不好意思见大家。二是为减排关闭污染企业影响了GDP,正考虑怎么向省人代会报告。”
沙河市经济开发区坐落着近百家玻璃生产及深加工企业。据当地政府提供的信息,沙河市玻璃产业2012年销售收入达390亿元,为该市贡献了超过一半的财政收入,成为当地最大经济支柱,更以相对较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全国玻璃生产加工的重镇。
“十二五”期间,政府专门出台规划,立志打造千亿级玻璃产业,一些扩产项目本来已经开建了,但由于治理污染,如今都停了下来。到2013年上半年,沙河市有17家玻璃企业的37条生产线陆续被关停,在10月份,又有12条生产线被淘汰,涉及员工上千人。
玻璃厂被淘汰关停后,43岁的工人老李四处打零工挣钱,他还会不时去经济开发区转转,期待玻璃厂重新开工。
在老李的记忆中,玻璃厂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空气不好闻,呛人。”他说,周围亲戚也有得了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不过每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多元,他很知足。
老李说:“污染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现在脱硫脱硝设施太贵了,玻璃厂老板肯定会自己想办法。好多玻璃厂的烟囱都24小时冒着气,白天上脱硝脱硫设施,晚上就直接排。空气差也好,关停玻璃厂也好,苦的都是老百姓。”
在沙河市工业园区的玻璃贸易市场,一家加工贸易商对记者表示,目前他的厂子里有10名工人,都是本地人,而贸易市场里的数十家工厂和他们的情况基本相同。一旦上游玻璃生产企业出现停产潮,他们这样的下游厂商无疑将受到牵连。“我家住在郊区农村,一旦这个生计没了,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并不仅沙河一地如此。在唐山市古冶区,今年淘汰了30座焦化企业炼炉,涉及下岗职工约4000人。而辽宁沈阳市的陶瓷重镇法库县,直接拉动就业人口达7万人的陶瓷行业,也由于省里开展的“蓝天工程”而经受不小冲击。
“灭顶之灾?”
2013年,12月11日,一场针对产能过剩行业的环保整改座谈会在河北邯郸市召开。会上,来自环保部认证中心及污防司的人士,就即将推出的产业调整方案,听取河北省各级环保部门负责人、各地钢铁、水泥、玻璃和电解铝等四大重点行业企业的意见。但座谈会最终演变成四大行业的轮番“倒苦水”。
一家钢企的负责人发言说,会议讨论的方案所拟定的标准,将使邢台的钢铁行业面临灭顶之灾。他解释道,方案中提出的设备工艺及规模标准多为参照国企的指标制定,而他的企业所在的县级市,目前60家钢厂几乎全为民营企业,没有几家能达到标准要求。
另一位钢企人士表示,民营钢企目前贡献了河北省整个钢铁行业近9成的利润,规模以上的企业均按照政策要求逐步加装脱硫脱硝设施,如今又要落实新的工艺设备标准,这让陷入亏损的钢企雪上加霜。
同样诉苦的还有平板玻璃行业企业。按照上述方案要求,要想不被纳入产能严重过剩的违规项目行列,玻璃企业必须加装烟气脱硫、脱硝和余热利用等设施,更重要的是不得采用煤气发生装置,这一装置因煤炭燃烧不充分而带来诸多污染,因此被要求用天然气或者煤制气替代。
对此,一家大型玻璃企业负责人说,当地玻璃企业目前用煤均是低硫燃煤,而且企业也都按照政府要求陆续加装环保设施,如果正常运行,排放的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基本可以达到排放限值要求。但是现在政策又要求前端的燃烧系统改用天然气或者煤制气,这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负担。
据他们测算,现在整个平板玻璃行业市场才800亿元左右,而煤改气牵涉窑炉的整体工艺改造,投入成本将高达170亿元,对企业来说压力很大。
与上述企业一样,面对不断提升的政策门槛,水泥和电解铝行业代表也纷纷表示“难度很大”。
一位与会的环保部专家认为:大气污染防治已刻不容缓,这要求政府一方面要守住政策门槛的底线,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
本文原载于《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