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湖南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是亏本生意

绿色和平污染防治项目武毅秀认为,发展有色金属产业是湖南政府做的一个亏本买卖,未来在土壤污染治理上的投入可能远超其所带来的税收收入。
中文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四月底发布了《“有色”米——湖南衡东县稻米重金属污染调查》,该调查对以有色金属企业为主的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工业园周围的稻谷、稻田土壤及地表水样本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13个稻米样本中有12个样本的镉含量超标,超标最严重样本镉含量为国标近21倍,稻米样本中还检测到不同程度的铅、汞、砷等其他重金属。除稻米样本外,稻田土壤样本的镉含量也全部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调查团队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实地检测结果等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工业园有色金属企业是当地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的结论。

中外对话就此调查报告内容及更广泛的土壤污染问题,专访了负责本次调查的绿色和平组织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

中外对话:您对近期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有何评论。

武毅秀:从信息公开层面来说,本次公开是环保部的一个正面的举动。此前,土壤污染的公报一直都被列为是国家机密,环保部对外秘而不宣,因此本次公开值得肯定。

但同时,本次公布的信息非常有限。一个经历了7年的全国普查,最后只公布了5页纸的pdf文档,其中必然存在关键信息缺失。(注:4月中旬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中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逾16%的土壤点位污染超标,其中超过八成的污染类型为无机物污染。)

已公开内容中没有标明其中污染的点位的集中地区或集中类型,污染源的信息缺失,对于公众和科研工作者来说借鉴的价值就很小——我们只是知道一个很大概的情况 。

因此,我们呼吁进一步公开更详细的信息,包括采样点位、污染所在地。2006年的污染公报的方案里曾提出检测地表水和农作物,但是现在的公报里面没有体现农作物和地表水的检测结果,我们也呼吁向公众公开此类信息。

此外,我们还建议把公布结果和1995年的土壤本底值调查做一个对比,看现在土壤污染的趋势究竟是什么样的。

总之,更多的信息公开,一方面有助于学者展开相应调查,另一方面也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对土壤污染的认知。

中外对话:湖南为有色金属产区,可能存在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你们这次调查是否考虑到了这方面的因素?

武毅秀: 这次考察排除了背景值高的因素。我们有对照样本,是在距离工业园10公里的地方采集的,而对照样本重金属含量并没有超过国家标准,由此可说明工业园周围土壤中重金属是有其他来源,土壤超标不是因为背景值高导致的。

另外,政府颁布的土壤调查公告提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与1995年公布的本底值比较,土壤一些重金属含量增加50%,说明更多的污染是由工业排放和外来污染造成的。

中外对话:湖南是重要有色金属产区,关闭有色金属产业并不现实,应该如何解决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呢?

武毅秀:经济发展和环境的矛盾固然存在,但有色金属产业可以通过更严格规范及优化产能,来将对环境的危害降到最低。首先,应当淘汰落后产能、设立严格的准入标准、对在生产企业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监督,更精细化地管理产业。湖南现在土壤问题其实是历史遗留的环境债,和当年疯狂上马小冶金企业、采用落后的冶炼技术有关。

另外,通过采用先进的污染处理工艺也能减少重金属的排放。同时应当对有色金属冶炼企业进行监控,鼓励企业自行申报污染数据,完善公众监督。  

有色金属产业并不是不能发展,但要通过合理的规划来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  

中外对话:如你所说,湖南的有色金属行业的继续发展需要不少投入才能保证其对环境不会造成危害,这笔帐是否划算?

武毅秀:发展有色金属产业可能是湖南地方政府做的一个亏本买卖。湖南省曾测算,在未来二十年,仅湘江治理费用超过四千亿,而在2011年,有色金属对湖南的纳税总值才350多亿。治理费用远超税收收入。  

发展有色金属产业虽然对GDP有拉动,也会带来税收,但在短期的利益前,政府需要更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湖南政府过去几年存在目光不够长远的问题。有色金属的盲目扩产冲动造成的环境债,也许需要很多年才能还上。

现在湖南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在湘江治理中也提到了要控制有色金属,关停小厂,但我们希望湖南政府能走得更远,不仅是关停小厂,而是要对有色金属行业有更合理的规划。  

中外对话:湖南乃至全国现有的土壤污染严重,是否会对中国的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武毅秀:究竟全国有多大面积的耕地被污染还需要进一步更加详细的调查。湖南省也对自己的耕地污染情况做过调查,但是结果没有公布。但公报所调查的耕地点位有19.4%超标,这多少反映了目前耕地污染的情况。耕地污染对于粮食的产量和质量都有影响。一方面会导致粮食大量减产,我们在衡阳调查有农户反应粮食减产约50%,而另一方面生产出的粮食镉超标,一旦流入市场也会对健康产生威胁。如此大量的耕地污染势必会影响中国粮食安全。湖南是我国最大的稻谷生产省份,有很多原本质量很好的高产田,遭到污染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中外对话:有学者建议,可以通过改变作物结构来解决土壤中重金属超标的问题,您对此怎么看?  

武毅秀:通过种植不同作物消化污染是一种思路,但要避免富集了重金属的作物成为转移污染的途径。即使是要改变作物结构,首先也还是要把土地污染情况摸清,然后把不宜种植的作物情况告知当地农民。

另外,改变作物结构必然导致大米减产,仍然难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大米是中国的主粮,不能过度依赖进口。  

中外对话:据媒体报道,土壤污染的治理涉及的资金将是万亿级别的,这个钱应该由谁来出?   

武毅秀:由政府出钱治理污染其实是不合理的。当前国际上治理土壤污染的总原则是污染者付费。

欧盟的土壤污染指令里第一条原则就是污染者付费,谁污染谁治理。在英国有两个原则:第一步先确定污染源,如果是工业污染,则由这个地方的污染源去付费治理;如果无法确定污染源,则由土壤的使用单位来支付土壤修复和治理的费用。

总的原则是把土壤修复的费用转移到对这个土壤有破坏和有利用需求的这些人身上,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现在我们国家很多时候是企业污染政府买单,企业污染造成的环境损失和经济损失由所有纳税人来承担,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