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有了行动力的“公民环境记者”

农民和渔民正在做着专业记者做不到的事情:揭露家乡污染问题,并积极采取行动干预污染行为。这种力量也许更为强大。“中国最佳环境报道奖”评委冯永锋评述三位获奖公民环境记者。
中文

爱家乡的人监督家乡环境

微博用户名@菜乡之剑 原来叫@菜乡时报。据说是新浪微博的管理员认为“时报”太像一个官方名字,因此建议他修改。 2011年的8月份,微博的影响力正如日中天,给所有关注家乡环境的人自由报道的机会。这时候,@菜乡之剑在微博上开始揭露家乡的污染。

@菜乡之剑 的真名为王春生,是位40岁的山东寿光市民。他通过微博告诉大家,山东潍坊、寿光这样的“蔬菜之乡”,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种植、交易和销售蔬菜。种植时是不是使用剧毒农药,种植的土地、灌溉的用水、蔬菜呼吸的空气,是不是存在着重大的环境风险。环境污染揭露者不仅被当地官员和当事人讨厌,有时也被信息接收者讨厌。人们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不想知道更多实情。

@菜乡之剑 一直在对当地联盟化工的征地、环评、搬迁后的土地污染等情况进行监督。他的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为环评造假,参与编制联盟化工环评报告的环评公司,被山东环保厅处罚。而联盟化工在土地征用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的注意。

公民记者经常发现一些零碎而真实的问题,不成文章,却鲜明而有力量。2014年2月22日,@菜乡之剑 发了一条微博,他说:“在寿光北洛联盟化工旁边的张僧河,我问这个孩子:‘河里有鱼吗?’他说:‘这条河里只有死猪和垃圾,还有黑毒水’。”这条微博实际在挑战山东环保厅。山东环保厅说,山东境内的59条河流在2010年之后 “恢复了鱼类生长”。这条微博的转发量达885次,引发了山东省环保厅的官方微博  @山东环境 的注意。

传播信息是为了发动干预

2014年,山东省环保厅加大与公众互动的力度,推出的“随手拍”、“环境信息全公开”、“排污口设立警示牌”等举措,都与 @菜乡之剑 的积极推动分不开。但即使是山东环保厅,对他也是有些“厌恶”的,因为总觉得他拍摄的照片、发出来的文字,不怎么让人顺心。

@菜乡之剑 没学过新闻,也没学过环保,拍摄技巧也不高明,因此发出来的微博,有时候有些缺陷。但民间记录者的妙处也在这里,专业未必有良好的影响,不专业也不等于公众接收不清晰、感应不热烈。

@菜乡之剑 像很多网民一样,是一个有乡愁的人。出于对家乡本能的热爱,出于对环境伤害本能的恐惧,他们总想记录和传播些什么。他们看到了新媒体的可能性,就随时记录和传播家乡的环境变迁。然后在这过程中,把发信息、表达观点,慢慢转向了对环境问题的干预和倡导。

一般来说,微博传播的内容是有三类,一种叫信息,比如“今天下雨了”;一种叫观点,比如“下雨是很讨厌的事,比一党专制还要讨厌”;一种叫“倡导”,比如“下雨了,我们到雨中散步,一起把雨水收集起来吧。”

“公民环境记者”不会满足于只发布前两种信息。@菜乡时报 从2013年开始,从简单的记录者转型为环保行动者,记录和调研储备了干预和倡导的基础,而干预和倡导又让调研本身变得锐利和清晰。

如今,@菜乡之剑 已经不满足于个人行动,他发现潍坊有诸多“民间环保个体户”,他正准备把这些人团聚在一起,成立环保组织“绿色潍坊”。由一个人扩充为一个团队这是“公民环境记者”最好的发展方向。

先有好的行动,才有好的传播

与@菜乡之剑 相似,微博用户 @神农耕者和 @洞庭守护者 都是乡土忠实的保护者。他们也在从一个人变成一群人,从封闭化走向社会化。同样通过积极干预环境伤害,把微博变成一个良好的倡导工具。

@神农耕者 真名为黄运国,是湖北神农架一位34岁的农民。他发现山上布满了兽夹,许多野生动物因此丧命。他决心自己去清理,清理后,顺便发微博记录一下。

当一个人的行为因社交媒体而被更多人关注后,一个公民记者如何向“环保行动者”升级,如何让一个人的环保行为变成一群人的合作,就需要设计诸多的“活动方案”。

@神农耕者 与环保组织合办了“神农架生态假期”,还准备把自己的房子改造为“神农架驿站”。这样,既可以和来自全国的环保志愿者一起行动,又可把当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小规模经济优势。

@神农耕者 开始用微博报道家乡环境变迁的时候,正逢神农架机场建成通航。机场的通航带来了大开发的冲动,可能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接下来的神农架,需要更多监督者。

5月5日,他又在微博里批评说:“有媒体戏称,神农架机场环评报告,是‘不能说的秘密’。而其它重大工程项目的环评报告,亦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不出来。下谷乡的过山道及花果山工程,红坪镇的温泉酒店,龙降坪度假区的五星级酒店—-阿尔卡尼亚森林大酒店等工程,都说是保护性开发,就是不见环评影响报告,究竟谁在践踏生态的红线?”

@洞庭守护者 是十多位放弃打鱼专心守护江豚及洞庭湖生态系统的渔民。他们从2003年就投入自发的保护工作,但他们的故事到了很晚才为世人所知,因为他们不擅长与公众交流,也因为公众不关心沉默的草根环保人士。2013年8月,他们才开始零碎地使用微博。

2014年2月21日,他们这样写:“八点左右,我们接到渔民打来电话举报,在岳阳与华容的水域六门闸水域有人在非法捕螺蛳。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天的巡护江豚与打击非法捕捞,一共发现40多条非法捕螺蛳的船,在渔政帮助下,捕获700多袋螺蛳,每袋50公斤,全部在洞庭湖散放放生。”;“因为‘螺蛳—鱼—鸟、豚’组成食物链,螺蛳也是净化水质的主要领头军,但是人们现在过度抢夺食用螺蛳,对生态环境影响非常不利。”

@洞庭守护者 持续地巡湖,但极少为人所知。微博给了他们向公众发声的通道,也给了公众参与他们保护行动的通道。2014年1月起,全国各地的环保志愿者发起活动,给他们捐赠巡湖经费、购买巡湖快艇。当行动者有了记录能力,比记者们有了行动能力,力量也许更为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