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中国企业环保数据造假

 中国国企在享受高额环保补助的同时却仍出现排放数据造假的情况。
中文

 据《证券日报》报道,隶属大唐电力集团的大唐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继前年被环保组织指出工业废物污染问题后,最近又被曝光存在违规排放污染物等问题。不仅如此,就在上个月,该公司刚刚因脱硫不达标被环保部门处罚,一年中脱硫设施停运时间高达174天。

在国企屡次身陷的“环保门”中,尤以环保数据造假这一风气最为严重。

6月中旬,环保部和发改委发布公告,对2013年脱硫数据造假的19家企业予以处罚,包括五大电力集团、中石油、神华(中国最大的国有煤炭经营公司)在内的多家“国字头”企业上榜;而且这些国企已经不是初次违规。

在这次处罚中,华润电力旗下有三家企业被通报并挂牌督办。华润集团享受着高额的脱硫电价补助,仅此次被通报的三家企业,每年享受的补助就高达一个多亿。环保部相关人员在调查中发现,这三家企业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合计达到了三万多吨。以沈阳华润热电公司为例,公司一年享有几千万补助,但依然出现数据造假。附近小区居民对该公司的大量二氧化硫排放深恶痛绝,称公司排气管道像“火车头冒的烟似的,气味老冲了”。

早在2013年5月份,环保部就曾对多家央企子公司的脱硫数据造假问题进行过处罚。此次上榜的一些企业,当时也位居其中。尽管对其实施了扣减脱硫电价款、经济处罚、限期整改等措施,时隔一年,这些“国字头”企业还是再次上榜。

现行规定下,数据造假成本极低,却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

据环保部统计,为加大对企业环保措施的监管,目前由中央和地方配置投入的污染在线监测网络资金已逾百亿元,能够监控上万个污染源。但违规企业有十多种数据造假方法,包括:修改设备工作参数、破坏采样系统等。媒体在突击检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只是临时抱佛脚,平时甚至不打开污染监测设备。更讽刺的是,这些企业还享受着数以千万的国家补贴和政策减免。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针对此现象表示,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惩罚力度远远跟不上大气污染治理的形势。未来要加大违法成本,将环境保护跟官员的职位挂钩,甚至跟刑事处罚挂钩。

在就此问题接受采访时,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说:“如果造假者面临的不仅是罚款,还会被抓、拘留、承担法律责任,将起到有力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