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空气污染引发的健康代价恐致中国GDP折损13%

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生活水平是可相辅相成的,最新报告解读了中国空气污染的经济代价。
中文

一份覆盖范围广泛的国际报告指出,由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引发的死亡和疾病折损了中国13%的GDP。这份报告还着手提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方法。

该报告在墨西哥前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以及众多前国家首脑、财政部长和经济学家们的共同监督下完成。报告认为有可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使世界变得更加富裕,并制定一项大幅减排计划。

今天发布的报告名为《更良增长,更好气候》。报告指出世界排名前15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平均GDP损失为4.4%,而在中国,2010年与PM2.5污染相关的过早死亡达到123万人,若从经济角度衡量,相当于折损9.7%到13.2%的GDP。中国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头号受害者,居于第二、三位的则分别是俄罗斯(约8%)和印度(约6%)。

报告认为,这些数据打破了“煤炭作为低成本能源能够满足世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说法,煤炭作为碳密集度最高的化石燃料,产生了电力产业73%的排放。报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希望到2030年能够减少90%的排放,为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提供一个良机。

报告作者指出,改用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水电、核电等低碳能源会大大改善公共卫生,且成本比通常预想的要低。比如,据国际能源机构表示,要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到2030年世界燃煤发电需要在2011年的水平上减少60%。报告认为,如果将替代能源价格下降、公共卫生改善和其它效益计算在内,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半是没有任何成本的,或者成本极低。

报告作者认为:“现在应该将‘举证责任’倒置。这样一来,煤炭就不再被默认为是一种物美价廉的能源选择。”他们号召各国政府在给新燃煤电厂开绿灯之前,要求其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新建燃煤电厂的利大于弊。

报告还提出了一系列其它建议,如逐步消除化石燃料补贴和恢复退化的森林、力促知识产权保护、敦促投资者们对其投资项目进行气候风险分析等。报告作者表示,在世界最大的724座城市建立良好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城市发展从扩张型转向集约型,将有助于到2030年每年减少1500吨温室气体。

去年,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挪威、韩国等七个国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前董事长陈元和智利前总统里卡多·拉戈斯。这份报告便是该委员会的工作成果。

报告的发布时间定在为期一天的纽约气候峰会召开之前的一周。尽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度总理莫迪都将缺席此次峰会,作者们仍希望他们的乐观分析能够从汇聚一堂的决策者们那里获得支持。

在新闻发布会上,尼古拉斯·斯特恩淡化了中印领导人不能出席峰会的重要影响,谈到莫迪在气候问题上发出的积极信号,比如让每个家庭都拥有太阳能发电的宏伟计划。但他强调了确保在明年巴黎联合国气候大会上达成全球性协议的重要性。他说道:“口头上的好政策是一回事,但其是否可靠则是另一回事。这正是达成国际协议如此重要的原因所在。”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