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单靠PM2.5减排目标无法解决中国雾霾问题

中国领导人在起草“十三五”规划(2016-2020)时应谨记:目标只不过是解决空气污染的一个工具
中文
<p>图片来源:Alamy</p>

图片来源:Alamy

中国正在筹划下一个五年规划的内容,中外对话采访了相关人士,询问他们期待在这个发展蓝图中看到什么内容。

在即将出台的“十三五”规划中,空气污染即使不是中国领导层的头等要务,也是当务之急。2013年被称为“中国空气污染主流化元年”,中国要实现空气治理目标还有大量的切实工作要做。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揭示了空气污染面临巨大的挑战:尽管86.5%的受调查城市二氧化硫达到了环境水平标准,只有39.2%的城市二氧化氮达到了标准,并且只有4.1%的城市达到了2012年新颁布的PM2.5排放标准。

越来越惨淡的数字表明,在五年规划中引入新的环境目标要面对巨大的挑战。目前规划中对新的二氧化氮目标设置了两年半的宽限期,但许多单位距离达标还非常遥远。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难以到位,中国有超过三分之二的电厂需要防污设备来减少氧化氮气体排放。调查发现,河北省的一家工厂的排放浓度超过许可标准800多倍

对正在考虑“十三五”规划中空气污染目标的中国领导人们来说,上述二氧化氮的例子是一个警示。几乎可以确定,PM2.5目标会纳入“十三五”规划,因为在公众的心目中,PM2.5与严重空气污染密切相关,并且会给健康带来影响。目前中国11个省份已经引入了PM2.5中期目标,省级领导人还必须签下责任书以确保目标得到落实。

如果“十三五”规划引入上述目标的话,那么实施的地区可能只限于重要工业省份或主要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十二五”规划和最近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已经重点强调了这些地区。如果按人均来算,相对于其他治理进度缓慢的地区而言,上述三个关键地区治理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的余地要小得多。若今年底前其它地区的治理工作依然停滞不前,“十三五”规划或将调整目标。

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纳入PM2.5目标就能解决中国空气污染问题吗?未必如此。PM2.5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不同,其环境构成属多源头,通过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可形成次生污染物,引起“空气灾变”,特别是在冬季月份。天气、气候和湿度都会对环境PM2.5浓度产生影响,而所有这些因素都不是政府能够控制的。

“十三五”规划必须考虑到PM2.5的复杂性,通过制定行业基准或许能够为消除其形成的前体物提供更加详细具体的目标。环境浓度或许能够成为检验该措施是否有效的试金石。

中国领导人应该谨记,设定目标只是解决空气污染的机制之一,加强研究和开发等方式从而更好地摸清棘手空气污染物的根源,以及创新型技术方案也会对解决问题有益。

耶鲁大学环境管理硕士研究生安德鲁·莫法特对本文亦有贡献。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