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为什么这是环境记者的黄金时代

环境严重恶化之时,中国环境记者可以大显身手。但只有当国家下定决心治理污染时,环境报道的黄金时代才算到来。
中文
<p>图为2015年最佳环境报道奖获奖者及评委合影</p>

图为2015年最佳环境报道奖获奖者及评委合影

过去几年,中国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一直下滑,记者的职业热情在消退。但中国环境记者的表现逆流而上,日益突出,这从7月14日刚刚颁发的第六届“最佳环境报道奖”的获奖记者和作品可以看出。
 
最佳环境报道奖由“中外对话”和卫报于2010年联合发起,旨在鼓励中国环境记者,促进中国环境报道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该奖每年一届,至今6届共奖励环境记者和单位93名。
 
获得此次年度最佳记者的是《新京报》摄影记者陈杰。他去年辞去摄影部主编,重回一线做摄影记者。2014年,陈杰做了7组环境类系列报道,其中《沙漠之殇》报道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得到了国家主席习近平三次批示,国务院成立专门调查组,内蒙古有数十位官员被免职或处分。陈杰在2014年的工作,完美展现了中国记者的价值: 你的收入很少,但可以改变世界。
 
评委会授予陈杰最佳年度记者,但作为评委之一,我必须承认,陈杰的作品之所以能“改变世界”,除了他的优秀表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恰逢这个时代。如果不是中国新的领导人更加重视环境问题,如果不是国家主席就一个污染问题做三次批示,如果这部作品放到5年以前,可能像数不清的环境报道一样,污染虽然被揭露,却不了了之。
 
国家强力查处腾格里沙漠污染,也令一位年轻记者脱颖而出。刚大学毕业的第二年,孔令钰就在《财新周刊》发表了3篇封面环境报道,其中《排污阳谋》尤其突出。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发生后,编辑与她深入一步,研究沙漠排污的原因。孔令钰花了两个月在3个省找了30多个晾晒池,揭示了“腾格里式排污”的深层逻辑——西部地区环境容量不足,“零排放”神话随之而生,晾晒池作为零排放工艺,为企业排污创造名目上的合法性。此文发表后,环保部查处,地方整改,最终晾晒池被叫停。
 
孔令钰因此被评为“年度青年记者”,这个奖项专门奖励入职不足3年的“资浅”新闻工作者。这个奖项是根据评委、香港大学陈婉莹教授的提议而设立的,在此之前的两年,这个奖项分别被财新的刘虹桥和《南方周末》的汪韬获得。
 
在习近平和李克强成为国家主席和总理之后,中国开始强力治理环境污染,在空气污染和水污染治理方面,出台了更加积极的政策。中国今年年初颁布了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修订版《环境保护法》,给予环保部门更大权力。在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中国也比之前更为积极。中国各地有成千上万的污染工厂被关闭,甚至因此而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数以万计的人丢掉工作。
 
因为整个国家开始史无前例地重视环境问题,令许多优秀报道不但“开花”,而且“结果”,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比如《四川日报》钟美兰的泸沽湖系列报道。四川盐源县将在泸沽湖景区将投放机动游船,引起当地民众质疑。钟美兰赴当地采访探寻:当地政府为何要投入新式机动游船?对泸沽湖环境有无污染?当地百姓能否接受?是否会破坏摩梭文化?
 
《四川日报》连续跟进,扎实调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同步推出,营造了一波波的舆论声势,盐源县不得不搁浅推行游船的计划,泸沽湖的环境和当地弱势民众的权益得到保护。记者钟美兰及其所在媒体《四川日报》因此获得年度“最佳公众服务奖”。
 
新华社记者倪元锦获得此次“优秀奖”,他曾历时半月,夜访多处进京口、高速路、批发市场,发现每晚几万至十几万辆进京、过境车辆,排放的污染物比全市540万辆车同时排放还要多。他的报道《重柴超标排放缘何久治不愈》获分管副总理批示。
 
与往年相比,此次获奖的新闻单位更具多样性,既有来自老牌的专业媒体,如《财新》、《南方周末》、《财经》,又有正统的官方媒体,如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也有新创媒体如“澎湃新闻”。可喜的是,此次地方媒体的获奖者大幅增加,如《四川日报》、《海南日报》、《齐鲁晚报》,说明环境报道在各地媒体得到加强。
 
而在报道形式上,此次获奖作品也多姿多彩,有长篇调查报道,有突发性报道,有摄影报道,有人物访谈,最令人高兴的是,澎湃新闻的《气候移民》利用多媒体报道气候变化,令人印象深刻。气候变化作为“高冷”领域,一直很难与公众的生活贴近。但这组报道,以画面、视频、声音、文字和数字,全面报道宁夏西海固地区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移民问题,不但令受众读到,也看到、听到、感觉到气候变化,在这组报道面前,气候变化不再只是理论,而是有人物、有命运、有画面、有声音、有味道、有温度、有切肤之痛的活生生的问题,它正扑面而来。因此,今年新设的“最佳气候变化奖”授予澎湃新闻《气候移民》的石毅、徐晓林等作者团队。
 
在过去的10多年,我一直报道和观察中国的环境问题。10余年中,中国环境持续恶化,环境记者一直努力,但直到最近的两三年,他们的报道才比以往得到更多的关注,报道的问题得到更多的解决。因为国家对黑色GDP的反思和绿色发展道路的确立,环境记者们才进入了黄金时代。而我也确信,环境记者们的工作,同时会帮助中国,更早地进入治理环境、绿色发展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