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之后,环保部的内部结构终于调整为以水、土壤、大气这几大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体制。在国合会(CCICED)等智囊机构呼吁建议了多年之后,这一设想在环保部长陈吉宁上任一年后终于得以实现。这不仅是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管理调整改革的里程碑事件,也为今后中国的以环境质量为导向的环境管理奠定了更科学的管理基础。
为什么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这么重要?之前的环保部内部管理体制可谓是七零八落,九龙治水。以水环境管理为例,不仅涉及到污染防治司的饮用水处、流域处、海洋处的职能,还涉及到污染物总量控制司的水总量处、统计处的职能,两个司的职能严重交叉重叠。此外,水环境规划还涉及到规划司规划处的职能;与水相关的法律法规涉及到政策法规司的法规处职能;与水有关的科技标准涉及到科技司的技术处、标准处、健康处的职能;水环境监测涉及到环境监测司环境治理检测处、污染源监测处的职能等等。环保部内部对水的管理复杂程度不逊于部委之间的九龙治水问题。大气、土壤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改革后的体制,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则理顺了这种关系。《水污染防治法》、《水十条》等法规政策以后就由环保部水司这一个部门牵头负责贯彻落实,其它横向部门只提供辅助性支持。
以水、土、气环境要素为核心的管理,是否会削弱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性?也有人为此担心,认为水、土、气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要素,如此人为地把环境要素分开管理可能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有人担心此次机构职能调整后,水、土、气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会出现问题,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让企业无所适从。事实上,水、土、气虽然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又是相对地相互独立的环境要素。本次改革改的是有关水、土、气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而非对企业的具体环境监管。在企业层面的环境监管是由地方环境执法监察队伍实施的,此次改革既不涉及国家层面的环境监察局的改革,更不涉及到地方环境监察执法队伍的改革,不会出现到企业只查水而不管土,或者只查气而不查水的情况。只不过是把过去从污染防治司内协调升级为部内协调而已。
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调整是否已完全到位了?此次设置水、土、气司是非常重要的机构改革步骤,今后的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改革还需要继续深化。建议在目前以水、土壤、大气司的基础上,继续强化以环境要素为核心的一条龙纵向管理,同时调减、压缩、弱化横向职能部门。为了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需要学习美国等国际先进经验,应当进一步打散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将其它司、处的相关职能也都划分到水、土壤、大气司里面,包括:科技司中的水、土、气标准制定的职能等;政策法规司中的《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心内容起草的职能等;规划司中的水、土、气专项规划的职能等。
环保部内部机构职能管理调整、环保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期待着陈吉宁部长能够继续改革,在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与避免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