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中国人都知道西伯利亚有这么一个地方——贝加尔湖。贝加尔湖在中国之所以有名,不一定是因为那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也不一定是因为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而是因为每年冬天,中国的广播里就会提醒听众们“来自贝加尔湖的冷气团正在南下……”
中国人对贝加尔湖价值的认识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一些中国商人甚至在贝加尔湖周围投资搞起了旅游探险。近来,中国饮用水品牌地球之井更是将贝加尔湖水制成瓶装水销往中国,一解国人之渴。但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可能遭到严重破坏,原因在于中国进出口银行(China EXIM Bank)承诺向蒙古国的一个项目提供一笔软贷款,而该项目可能打破这个古老湖泊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平衡。
2015年11月11日,中蒙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建设包括重点煤炭工程和水电工程在内的大型工业项目。随后,蒙古国获得中国进出口银行10亿美元的贷款,计划用于额根河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蒙古国已经与中国葛洲坝集团签订总价1亿美元的特许经营合同,由后者负责进场道路和桥梁建设,并已于冬季开工。
这些能源计划是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加强中国与邻国之间的联系。但今年春天,中国暂停了额根河大坝项目的建设,直到完成尽职调查,确定大坝建设产生的跨境影响。这一事件凸显出新丝绸之路战略缺乏环境保障措施和绿色发展的指导方针。
大坝的破坏
该水电项目位于额根河上,靠近与贝加尔湖水主要来源地色楞格河的交汇处。10年前,亚洲开发银行曾有意促进蒙古国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虽然计划失败,但在其主持之下完成了对蒙古国水电大坝建设可行性的研究。虽然蒙古国内河流快速干涸,导致其水电潜力比风能和太阳能整整小了3000倍,但世界银行还是跟随中国步伐,分析了多个煤炭项目以及另外两座位于贝加尔盆地的大坝项目的可行性,其中拟建的Shuren水电大坝就位于色楞格河之上。
蒙古国政府还打算在贝加尔盆地新建10座水电大坝,称这是为了使能源部门“去碳化”,同时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获得能源独立。
气候影响之下的贝加尔湖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2015年报告称,这些项目对贝加尔湖造成的综合影响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该湖泊作为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地位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2015年7月,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在波恩举行的一场会议上讨论了这些大坝可能对贝加尔湖造成的损害。委员会要求对额根河水电大坝等三个项目进行影响评价和累计影响评价,并要求蒙古国(在默认情况下,和中国一起)在世界遗产中心完成大坝所有的评估和审查工作之前,不得批准任何此类项目。
贝加尔湖蕴藏着全球20%的淡水资源,影响着北亚和北极盆地的区域气候,那里生活着2500种水生生物,被当地的蒙古国和俄罗斯居民尊为“神圣之海”。
1960年,俄罗斯在上游建设伊尔库茨克水电站,已经严重破坏了贝加尔湖的生态系统,再加上蒙古国长时间干旱,导致湖泊水位下降。气候变化和污染导致贝加尔湖湖岸出现生态和社会经济双重危机,侵入性藻类大量繁殖,渔业产量下降,色楞格河三角洲地区发生严重泥炭火灾的次数增加。
标准薄弱
作为20国集团的领导者,中国在国内提倡建设更加清洁的环境,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绿色发展”。那它又是为什么会失误地投资额根河水电项目的建设呢?
其原因在于,中国新丝绸之路计划(又名一带一路)在设计上仍存在一些短板。该计划目的在于将中国与邻国联系起来,融入国际市场,但无论该计划对新型经济合作能够起到何种促进作用,丝绸之路计划目前仍缺乏环境保障措施和具体的绿色发展指导方针。战略环境评估可以避免环境受到破坏,并且有助于选出最佳替代方案,而发展“新经济走廊”的宏伟计划却缺少了这一环。
“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
最后,还缺乏针对丝绸之路沿线居民设立的征询机制,因而中方投资者要么无法得到与沿线环境和社会风险相关的真实信息,要么是信息严重滞后。额根河水电站项目就是这样的例子,监督机构消息滞后,项目开工之后才要求葛洲坝集团暂停建设。
据葛洲坝集团和蒙古国外交部消息称,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担心该项目对跨境水域造成影响,因而暂停了大坝建设。中国进出口银行也要求蒙古国方面对额根河水电站开展尽职调查。与此同时,该项目仍处于不确定状态。
最有可能的情况是,中国方面急于与蒙古国达成能源合作,还没来得及评估各种投资选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没有考虑到相关跨境水域的问题。而今年春天,进出口银行突然收到了色楞格河三角洲俄罗斯卡班斯克区人民的来信,才知道自己支持的项目可能会对贝加尔湖,中国冬天冷空气的来源地造成破坏。
去年,6.4万人签署请愿书,提出了一条替代发展路径。他们要求蒙古国、俄罗斯和中国放弃水能和煤炭,发展太阳能和风能。作为一个志在发展大规模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国家,中国应该听听这些声音。
英文原文首发于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
翻译: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