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

拉夫运河:从殖民时代到今天的“毒”历史

历史学家理查德·纽曼在其新书中研究了拉夫运河的“有毒垃圾堆”为何成为全世界公民环境活动家们的象征。
中文
<p>拉夫运河区域写着&ldquo;危险区域&rdquo;的警示牌。图片来源:EPA</p>

拉夫运河区域写着“危险区域”的警示牌。图片来源:EPA

“即便在二十一世纪,拉夫运河依然名声在外。” 理查德·纽曼在他的关于拉夫运河的新书中如此写道。这条运河位于纽约北部,那里的整个社区都建在一个垃圾场上,而这个垃圾场被公认存在巨大的有毒废物威胁。纽曼指出,正是拉夫运河“声名”留下的影响力,使得这个地方能够向美国内外阐释工业废物的可怕后果。

拉夫运河最著名之处,大概就是在1980年推动《超级基金法》通过,这是美国第一部规定对有毒废物倾倒地救济方式的法律。但当初为什么会有数万加仑的危险化学品被倾倒在那里?拉夫运河的居民们又如何将当地的健康关切变成一场影响国家政策的环境运动,引发了一场关于公民环境权利的广泛讨论?

这些问题正是纽曼悉心研究的核心。这位美国历史学家分析了导致悲剧的历史轨迹,其中的一个关键叙事主线就是美国工业发展和人类对自然剥削的历程。纽曼认为:“拉夫运河的公民运动组织是对这一工业路径依赖发起挑战的第一个团队,打破了长期主导地区政治和经济的‘一次性土地利用’的怪圈。”

纽曼的新书按照时间顺序被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拉夫运河的历史以及化学品为什么被倾倒在那里;第二章是拉夫运河如何在1978年爆发灾难并引发了全国性的反响;第三章是我们从这场灾难中能吸取什么教训。

大多数关于拉夫运河的评论文章都从20世纪中叶化学品被埋在那里着笔,但纽曼的叙述却开始于17世纪。他回顾了尼亚加拉地区的历史,讲述了这里是如何一直被视为可以掳来以换取财富的理想之地,从而吸引了目光远大的威廉·拉夫在这里开凿运河,作为其“模范城市”的一部分,但最终在二十世纪初由于陷入财政困境而不得不放弃这一工程的往事。

由于自然资源和水电资源丰富,胡克化学公司也在此选址,后来又利用拉夫荒废的运河来倾倒化工副产品。在这个倾倒地被封闭后不久,这里建起了一个远郊社区,许多工人阶级家庭迁入定居。

历史又快进到1978年夏天,居民们开始将健康问题与渗入地下水的化学渗出物联系在一起。

1978年夏天,拉夫运河从一个独立事件转化为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这是公民努力主张其安全环境生活权利的直接结果。人们举行的抗议活动吸引了媒体的注意,他们还组织官员到污染现场考察,并罗列数据说明化学废料填埋场如何威胁人们的健康。纽曼认为,当纽约州领导人迫于居民的重重压力,宣布有必要将人们从污染地疏散的时候,拉夫运河作为有毒废物“梦魇”象征的历史地位就不可动摇了。况且,当地人不仅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卫生危机,而且列为环境灾难,由此将美国环境运动的保护对象从人身扩展到地域。

个人故事

纽曼的历史研究方法凸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单个的人是如何塑造拉夫运河的传奇色彩的。他在书中讲述了那些经常被忽略的故事,比如家庭主妇如何转型成为环境活动者,多个公民团体之间如何相互配合,并采取不同策略来推动政府解决问题,还有记者们是如何让这个事件持续受到全国关注的。上述的这些因素直到今天仍在影响着环境公平运动。

作为一本历史分析著作,纽曼的新书或许会让政策狂们觉得意犹未尽,尤其是在拉夫运河事件后出台的新环境法律的细节上,以及这一事件对产业规制的影响。比如,尽管纽曼简要提及了新的信息透明和“知情权”法律,但如果能够更深入地分析一下这些法律,以及它们对与“邻避运动”和公民活动的影响,将会更令人满意。同样地,拉夫运河的活动者们在前互联网时代发挥了关键的信息源作用,将消息扩散给全美国其他的有毒废物受害者,由此让人产生了美国处处是危险废物遗弃地的想法。如果读者了解这一点,也是很有趣的。

毒性影响依然存在

纽曼也提醒读者,拉夫运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至今仍有2万多吨有毒废物埋在地下。2011年一条旧下水管道被移走后,爆发了新一轮的健康相关投诉,到2014年记录在案的就超过1000条。与此同时,目前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超级基金”项目所在地五英里的范围内。所谓“超级基金”项目所在地就是1000个左右被纳入国家优先长期清理列表的最危险的废料填埋地点。在那些土壤污染补救难度最大的问题上,超级基金或许是最著名的政策性方案,但这项法律不一定能成功地应对财务和技术上的挑战

给中国的经验教训

纽曼将阐述的重点放在拉夫运河事件产生的后续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不断地塑造全世界的公众认知上,这点和那些至今仍然缺乏相应政策来处理类似事件的国家不无关系。举个最近的例子,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常州外国语学校(江苏省重点中学)数百名学生在迁入新校区后生病。很快,这一现象被与之前建在学校附近的三座化工厂的污染联系起来。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为“中国的拉夫运河事件”,将中国关于土壤污染的全国性讨论焦点引向工业用地的再开发,而非仅仅局限于原来的耕地污染补救。尽管中国仍然缺乏针对土壤污染的法律程序,但常州事件后不久,国务院终于颁布了人们期盼已久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并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2017年的立法日程。

《拉夫运河》是一个非常美国式的故事。纽曼的新书仍然提醒我们,随着新事件的发生,不仅要考虑如何继续促进这些污染地点的未来发展,而且要深入挖掘这些事件深刻的历史原因,并且找到政策方法来解决这些深层问题。

 

翻译: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