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4日-6日召开的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会议最后一天通过了部长级宣言和 13项“软性”的无法律约束力的决议。各国承诺采取行动保护人类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迈向零污染地球”。4000多名政府官员、科学家、企业家、联合国官员和民间社会代表等聚集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总部,共商解决全球环境危机的对策。
大会提供的资料称,如果在此次会议中做出的每项承诺都能兑现的话,14.9亿人将能够呼吸到新鲜空气,48万公里的海岸线将得到清理,并带动186亿美元的投资。
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告诉中外对话,对于污染问题的解决他持乐观态度,因为已经看到中国在解决空气污染方面取得成效,这将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小儿麻痹症的成功预防也表明,只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环境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软性”成果
大会最终获得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健康的决议”、“关于海洋垃圾和微塑料的决议”等13项决议尽管没有硬性的法律约束力,但包含了一些具体的行动和措施。
在关于海洋垃圾和微塑料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要为此项工作提供秘书处,召开不限成员名额特设工作组会议,以及对解决该问题的障碍和备选方案进行考核,确定不同方案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本和收益,以及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的代表程茜认为,从决议的文本来看,成员国要采取的具体行动有限,令决议的实施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决议没有约束力,各成员国不做也没有关系,另一方面,决议没有匹配相应资源来支持治污行动。“迈向零污染地球”看起来还只是一个口号。
但她同时认为,虽然决议没有约束力,但需要在第4届大会上得到审议,同时也需要向公众、媒体和国际社会交卷,因此各国仍有一定的动力采取行动。
大会的会议记录草案中提到,有代表认为,宣言增加了环境大会在政治上的受关注度和可信度。也有代表认为,宣言为后续落实治理、体制、技术和融资机制铺平了道路。
对于宣言的不足,各国代表也有清醒认识。有代表认为就建议在超越国家管辖领域(例如海底)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方面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书。
商业的利弊
一些参会代表称赞了本届会议对科学、政策和商业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包容性,并认为私营部门有潜力在技术创新和制定可持续投融资机制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但程茜认为,本次会议的商业氛围有些过于浓厚。“毕竟他们也是污染的生产者。相对于商业机构,民间社会在这次会议中发挥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虽然可以听会,但并没有发声的权利。”
但联合国环境署认识到,技术上和商业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使建筑、农业、运输和其他关键部门的水和能源效率提高60-80%。
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私营部门的力量不可小视,毕竟很多项目的实施需要通过商业手段来落地。
在大会上,企业代表表示,不要成为污染的生产者,而要做污染的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