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上班前先提着两三袋垃圾去投放点已经成了郑邵芊的日常,但她依旧难以习惯监督人员对垃圾的检查。今年25岁的郑邵芊在上海的一家游戏制作公司做策划。 进行了一段时间垃圾分类后,她觉得“不习惯的就是每次去扔垃圾就像是被检查作业似的,偶尔有扔错的垃圾还会被现场扒出来重新扔。”
随着7月1日起强制垃圾分类在上海快速推进,郑邵芊的生活转变只是万千上海市民的一个缩影。但被改变的不仅是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也让嗅觉灵敏的人找到了商业机会,凸显了中国社会应对一场“环保风暴”的不同“姿势”。
分类垃圾桶脱销
对于和郑邵芊一样的普通市民来说,开始垃圾分类的第一件事就是置办几个有明确标识的分类垃圾桶。一时间,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都成了紧俏商品。中国电商平台天猫商城数据显示,“分类垃圾桶”的搜索量在近一个月以来,同比增长了30倍,销售额同步增长五倍。而这其中85%的订单都来自上海。一些商家甚至因为供不应求开始实行限购。
市面上的分类垃圾桶主要还是以塑料制品为主。在淘宝网搜索关键字“分类垃圾桶”,搜索结果中,销量前十的全部都是塑料垃圾桶,月销量从2.5万到十多万不等。
据报道,从2月开始,浙江台州路桥工业园区内的一家塑料制品生产企业就停掉了其他产品生产线,全力生产分类垃圾桶。这在号称“塑料制品王国”的浙江台州已经成了新的产业常态,垃圾桶业务甚至被当地的工厂老板称为“金矿”。在台州有上万家塑料制造企业,以往每年的塑料原材料消耗量高达600多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
厨余垃圾粉碎机
在上海的垃圾分类体系中被重点要求分出的“湿垃圾“,即厨余垃圾,对于很多市民来说是一大挑战。加之夏日炎炎,厨余垃圾易腐,如果没有赶上当天的指定垃圾投放时间,就容易在家中产生飞虫和异味。因此,一种将厨余垃圾粉碎后直接冲入下水道的解决方案—厨余垃圾粉碎机—在各大电商平台悄然走红。
数据显示,在6月18日京东电商平台举行的优惠活动中,厨余垃圾粉碎机在半个小时内的销售额就已经达到了2018年全年的3.5倍。 这种突然畅销的产品来自美国,价格大多在1000至5000元之间。用户可将它安装在厨房水池的下方,用于粉碎食物残渣后直接随废水冲走,避免垃圾分类的麻烦。
但有用户发现,厨余垃圾粉碎机会因为食物碎渣沉积造成管道淤堵。由于中国住宅的排污水管并没有与这种产品匹配的设计,横管较多,很多消费者家中的下水管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淤堵。
中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也可能无法处理粉碎后的厨余垃圾,极有可能造成水体污染并排入江河湖海。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此前在采访中提到,厨余垃圾中有包括沼气在内的不溶解物质,通过污水管道排入河流将会加剧河道污染,因此不鼓励家庭采用厨余垃圾粉碎机处理厨余垃圾。
网上服务
在强制分类的强大压力下,代扔垃圾业务也应运而生。在专门买卖二手商品的“闲鱼”电商平台,已经有用户开始提供代扔垃圾服务,包月费用从50元到400元不等。
外卖平台“饿了么”上的代扔垃圾业务则定价为一单12元,跑腿范围不超过3公里。但用户仍然需要自行分类,业务员只负责定时定点代为投放。
“偶尔用用未尝不可,但是不会作为日常选项”,郑邵芊认为这类业务只能作为加班或有急事时的应急方式。
提供垃圾分类查询检索服务的APP也在强制垃圾分类铺开后收获大量用户。
中国两大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微信相继上线了“垃圾分类指南”应用,并配有AR识别、拍照识别、语音搜索等功能帮助用户识别垃圾并进行分类,据称能够涵盖400多种垃圾。
股票暴涨
上海的“垃圾分类风暴”甚至还波及到了股市。据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显示,在6月18日至7月3日期间,有55支股票因为与垃圾分类的关联而上涨,其中大部分涨幅超过10%,另有四支股票涨幅超过45%以上。
但并非所有被股民追捧的公司都因垃圾分类而受益。例如以生产排水泵为主的汉宇集团就在股票连续涨停三天后于7月2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称其厨余垃圾处理器销售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提示股民注意风险。
还有企业希望能够赶上这波风潮。7月3日,深康佳A发布的调研信息活动显示,康佳控股的毅康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积极布局垃圾焚烧业务。
目前垃圾分类概念股的热度已经逐渐褪去,但垃圾分类无疑孕育出潜力很大的新市场,其规模之大,从百亿到万亿,各方都给出了不同的预测。例如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就分析称,未来垃圾处理市场将有超过1960亿元的市场规模。新华社则更加乐观,认为市场规模甚至可以突破万亿元。而这个巨大的新市场,将随着上海模式的全国推广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