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是受气候变化影响风险最高的地区之一,其环境、乃至主要沿海城市的生存都受到了海平面上升和生态崩溃的威胁。在共同的气候目标下,尽管世界各国都加大力度推动脱碳,以塑料形式存在的碳却难以撼动,依旧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东南亚的经济中。
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废弃物的处理,塑料是地球上碳强度最高的产业之一。科学家发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塑料行业的碳足迹翻了一番,如今已经占每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近5%。如果把塑料行业看成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是世界上第五大排放国。然而,塑料生产所依赖的精炼石油和天然气等石化产品却被称为“能源盲点”(energy blind spot),政策制定者们在推动脱碳的过程中一直忽略这一领域。
对东南亚国家来说,塑料正成为一个越来越棘手的问题。面对着国内外如潮水一般来势汹涌的塑料垃圾,不仅当地的环境受到了威胁,而且塑料的降解或焚烧,还将危及全球的气候。
塑料在东南亚的旅程
公众关于塑料气候影响的辩论往往集中在其废弃物及焚烧时产生的碳排放,但实际上塑料的气候影响是从其供应链源头开始的。塑料源自化石燃料,而生产塑料的工厂也是由化石燃料驱动的。
“塑料的气候影响发生在其生命周期的多个阶段,”非营利组织国际环境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简称CIEL)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卡罗尔·穆菲特(Caroll Muffett)表示。“石油生产的副产品石脑油(Naphtha)就可以用来制作塑料。天然气副产品乙烷也可以用来生产塑料,甚至可以通过煤制烯烃(coal-to-olefins)工艺直接用煤来生产塑料,”穆菲特解释说。
塑料的排放影响很多基本不为人所知,因为它们发生在供应链的上游。卡罗尔·穆菲特,CIEL总裁和首席执行官
塑料的排放旅程始自油井,然后继续沿着输送燃料的管道和走廊释放甲烷和其他污染物。“这些影响很多基本不为人所知,因为它们发生在供应链的上游,”穆菲特说,“并且在世界各地的驱动方式均不相同。”
以60%的发电依靠煤炭的印度尼西亚为例:塑料产量的增长加剧了碳排放和煤炭燃烧造成的颗粒物污染。1995年以来,该国为了生产塑料大力发展煤炭开采。据研究人员估算,到2015年煤炭开采活动已经增长了300倍。经过计算,塑料行业的排放占印尼碳排放总量的十分之一以上。
作为海洋污染物的首要来源,进入生命周期尾声的塑料同样给印尼带来了麻烦。
塑料碎片会被风雨裹挟着进入全世界各地沿海的下水道和水路,最终可能进入大海。据估计,每年有1400万吨塑料废弃物进入海洋,而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则是印尼超过4000种的鱼类和1200万渔业人口。
塑料让海洋窒息
受困的海龟和肚子里满是塑料的鱼类尸体的图片,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塑料给全球海洋带来的困扰,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位于食物链最末端、体型最小的海洋生物实际上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德国基尔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 Helmholtz Centre for Ocean Research Kiel)的研究团队模拟了一个假设的海洋系统。在这个模型中,统称为浮游动物(zooplankton)的各类海洋食草动物和捕食动物持续摄入正在导致海洋污染加重的直径小于等于5毫米的微塑料。他们的模型发现,随着这些塑料进入浮游动物的饮食并替代它们通常摄入的含碳微生物,这一过程可能会加速海洋缺氧,并加剧气候变化。
“我论文中描述的对氧气和碳循环的影响,目前在真实的海洋中尚未被观察到,”这篇研究报告的主要作者卡琳·克瓦尔(Karin Kvale)提醒说。“可以合理地预期,生态系统破坏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塑料与生物的交集大小,人口和生物众多的沿海地区受到的负面生态影响会更大。”
对印度尼西亚和东南亚大多数人口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沿海地区来说,海洋生物食物摄取变化的潜在影响可能尤其严峻。穆菲特认为,这些鲜为人知的风险对于整个地球来说都至关重要。海洋微动物和微植物“在生物碳泵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生物碳泵能将二氧化碳从海洋表面输送到海洋深处,使其在成百上千年内都不会影响气候,”他说。“海洋中大量的塑料实际上会影响这个世界最大的天然碳汇。”
测算排放
对于南亚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遏制陆地上无处不在的塑料污染和遏制海洋里的一样困难。
在这一地区包括泰国和越南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处理塑料废物的工作主要由非正式的拾荒者承担。他们把可以回收的东西捡出来,余下的则被扔进垃圾堆,最终进入填埋场或者焚烧炉。这一过程中究竟排放出多少甲烷和其他有害气体,难以估量。
虽然有塑料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排放数据,但却非常零散,并且有时会口径不一。总部位于加州的非营利组织太平洋环境(Pacific Environment)的环保人士决定首先以中国为对象,用他们的简单模型来计算塑料行业的整体碳排放。
太平洋环境海洋倡议负责人妮可·伯特利(Nicole Portley)表示,研究人员使用一家在工业领域的专业私人供应商提供的数据,“试图计算出中国生产了多少塑料,尤其是利用‘包装塑料’这个指标测算其中有多少是一次性塑料。然后我们用材料经济咨询公司(Material Economics)提供数据,即每千克塑料在其全生命周期里的碳排放——大约是5公斤二氧化碳——来估算中国塑料生产和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尚未正式发布,以上分析表明,在有数据的情况下估算一个国家的塑料流向相对容易,但若牵涉到国际贸易,情况就会变得更加复杂。贸易过程会产生大量塑料,并且大多数都是无法循环利用的包装。
边境外的威胁
塑料污染问题行动组织“脱离塑料”(Break Free from Plastic)的全球协调员冯·赫尔南德兹(Von Hernandez)表示,东南亚很多企业在把商品投递给消费者时,用的都是一次性塑料包装,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发现很多最终流入大海或者自然环境的塑料都是不可回收利用的。”
这种始于南亚和东南亚的交货方式如今已经“根深蒂固”,以至于成为了各大企业对这个问题坐视不管的“理由”。菲律宾知名环境记者、戈德曼环境奖(Goldman Prize)获奖者赫尔南德兹还指出,这些企业为了维护一次性塑料,声称它们“能够帮助穷人,因为人们的生活中需要一些奢侈的物件。”
很多最终流入大海或者自然环境的塑料都是不可回收利用的。冯·赫尔南德兹,“脱离塑料”全球协调员
越南岘港大学(University of Da Nang)研究员黄海(Hoang Hai,音译)对岘港的307家住户进行了问卷调查。该调查是与挪威水资源研究院(Norwegian Institute for Water Research)合作研究项目的一部分。他们的研究表明,一次性塑料的使用在越南很普遍,并且随着手机上食物和饮料外卖应用的发展而大幅增加。受访家庭选择外卖服务是因为方便,省却了自己做饭洗碗的麻烦。但是这些服务加剧了塑料垃圾的问题。“这种生活方式将产生平均每人数百个需要处理的塑料袋、塑料杯子、塑料包装盒和塑料吸管,”黄海告诉中外对话。
赫尔南德兹指出,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雀巢公司每年产生近200万吨塑料废物,并且被认为是东南亚很大一部分进口塑料废物的主要责任方之一。该公司制定了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雀巢一位企业发言人告诉中外对话,这个目标涵盖了直接和间接排放,其中大部分排放来自农业、包装和产品销售。
该公司还承诺,将在2025年实现其所有包装物可回收、可重复利用。但它同时指出,有些国家可能不具备回收和再利用的必要基础设施。雀巢正在探索完全去除塑料包装物,并开始在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泰国推行这项倡议。
废弃物管理
在所有国家中,东南亚国家遭受塑料污染和塑料污染引起的气候变化损失最大,但它们却并非塑料制品和塑料垃圾最大的生产国。到目前为止,美国和英国才是最大的塑料垃圾生产国,每天人均分别产生0.34公斤和0.21公斤塑料垃圾。唯一一个进入排行榜前十位的东南亚国家是菲律宾,每人每天产生0.07公斤塑料垃圾。
如何妥善管理塑料废物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并且这一问题因为东南亚国家允许进口其他国家的废物而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曾经是最大的可回收废品进口国,但是随着2018年中国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这一问题在东南亚国家变得更加尖锐。
在中国实施禁令后,废品便源源不断地涌入该地区其他小国家。绿色和平东南亚的一项分析发现,东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简称ASEAN)十国2016年塑料废品进口量为83.65万吨,而2018年,也就是中国实施禁令的那一年,这一数字达到226.6万吨,飙升了171%。
无论是进口还是国内的废弃物,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安全处理或者焚烧的基础设施,在管理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困难。“管理不善”的塑料废弃物不是被焚烧、正确地掩埋,或是安全地处置,而是最终流入了环境。根据研究人员计算,2019年美国和英国管理不善的塑料废弃物量分别为人均0.81公斤和0.44公斤。但对于自身废弃物产量远小于英美两国的菲律宾来说,这个数字却达到了人均37.23公斤。
这些管理不善的塑料废弃物多数进入水源,并最终流入大海。向海洋输送塑料碎片最多的十条河流中,有七条在菲律宾境内,横穿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巴石河(Pasig River)携带的塑料废弃物就占到了总量的6.4%。
丢弃到环境中的塑料的排放量很难测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它们比之前预想的要高。研究表明,海面上的塑料会持续释放甲烷和乙烯以及其他温室气体,CIEL的卡罗尔·穆菲特援引PLoS期刊上的一篇研究表示。
“在我看来,这件事真正令人担忧的是,陆地环境中的塑料远远多于海洋环境中的塑料,”他表示。“陆地上的塑料更多地暴露在阳光照射下,释放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的速度甚至比海洋中的塑料还要快。”
未来应对塑料污染的行动
专家一致认为,遏制塑料行业排放需要基层一线以及政府和全球层面的行动。
目前,没有一个东南亚国家将塑料管理纳入本国《巴黎协定》下的气候承诺中。但东盟国家制定了应对海洋塑料污染的五年计划,目标是减少废弃物总量、完善废弃物收集和通过再利用创造价值。
妮可·伯特利(Nicole Portley)表示,尽管政策面有一些行动,但“在我们看来,目前的行动既不迅速也不够全面。”她提到了越南近期实施的框架。该框架要求企业为产生的废弃物买单,这可能鼓励企业重新设计包装。她还指出,菲律宾在这方面是“佼佼者”,因为菲律宾法律禁止焚烧塑料废弃物。
“我们还希望看到减少塑料供应方面的政策出台。目前联合国正牵头制定一项全球协定,我们将关注它是否会对供应进行限制,”伯特利补充说。今年三月,在内罗毕举行的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关于停止全球塑料污染的联合国协定的决议,很多人将此视为朝着消除塑料废弃物方向迈出的巨大一步。
本文由中外对话与中国环境论坛(China Environment Forum)“扭转亚洲的塑料垃圾趋势”项目联合发布。阅读更多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er)塑料污染相关的文章和网络研讨会。
翻译: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