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加利福利亚湾海域特有的小头鼠海豚已经濒临灭绝。
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是该海域内的一种受保护鱼类。据说,其晒干后的鱼鳔(俗称鱼泡)具有药用价值。而生活在同一海域的小头鼠海豚却往往成为石首鱼捕捞过程中的牺牲品。英国环境调查署(EIA)的最新报告显示,现存的小头鼠海豚数量不足60头。
尽管自1977年以来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交易就被禁了,但中国南方、香港等地还在用石首鱼鱼泡治疗皮肤和循环系统疾病,因而这些地区仍存在非法售卖现象。一条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价格可以被炒到5万美元。为了完成这篇题为《间接伤害》(Collateral Damage)的报告,环境调查署的调查员们假扮成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鱼泡买家对这些地区进行了调查,发现汕头、香港、深圳以及广州等地的石首鱼交易非常活跃。
环境调查署海洋项目的负责人克莱尔•佩里(Clare Perry)说:“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打击非法捕捞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行为,禁止渔民在小头鼠海豚活动海域撒网捕鱼。”她还表示拯救这种鼠海豚需要世界各国——特别是中国(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主要销售市场)——采取一致行动,杜绝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非法交易。《间接伤害》的作者表示,墨西哥和美国是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交易链上重要的中转国。
该报告发表之际适逢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年会即将于9月24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此次年会将是加强保护小头鼠海豚和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国际合作的一次良机。
禁渔区
环境调查署推荐了一系列加强保护小头鼠海豚和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措施,其中包括对存在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交易的省份(比如广东省)的海鲜市场加强监管,对海关进行培训,加强他们辨识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鱼泡的能力等。
报告还提出,除了在禁渔区禁止使用刺网外,还应禁止渔船捕捞黄花鱼(一种常见于南美洲餐桌上的食用鱼)。报告指出,渔民常以黄花鱼为掩护,捕捞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
不过,墨西哥政府表示,只要渔网收撒得宜,捕捞黄花鱼并不会对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或小头鼠海豚构成直接威胁。
环境调查署还提议,小头鼠海豚和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的保护还得靠提升消费者的意识,让他们意识到鱼泡消费对该物种构成的威胁。否则,这两种鱼的下场会落得和黄唇鱼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水域的黄唇鱼也同样因为具有药用价值而遭到过度捕捞。如今,这种鱼已经基本上灭绝。
事实上,随着加利佛尼亚湾石首鱼需求的激增,其数量以及墨西哥特有的鼠海豚的数量都降到了历史新低。
英文原文刊载于中外对话子网站中拉对话
翻译: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