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研究表明,全球渔业的健康状况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要好,说明很多鱼类种群正在恢复,可持续管理计划正在发挥作用。
欧洲、南美和非洲等一些地方的主要渔场的鱼类种群状况均有所恢复或改善,但这个好消息还比较局限。许多未采取可持续管理的渔业,尤其是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渔业状况尚不明朗。随着全球贸易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些地区的渔业资源很有可能遭到过度开发。
这项上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是对全球鱼类资源健康状况所作的最新的全面评估。相关数据显示,情况正在改善,目前许多渔业已经能够保障长期可持续的渔获供应。
“有说法称全球鱼类资源正在减少,称渔业管理走向失败,我们需要新的解决方案,这是完全错误的,”主持这项研究的华盛顿大学渔业专家雷·希尔伯恩表示。“全球鱼类资源数量并非全都在下降,很多地方是在增加的,我们也已经知道如何通过有效的渔业管理来解决问题。”
[chinadialogue_image][/chinadialogue_image]
这项由世界各地渔业科学家合力开展的最新分析研究了882种鱼类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秘鲁、智利、日本、俄罗斯、非洲西北部、地中海以及黑海地区首次公开的渔获信息。研究人员随后将获得的数据与约30个国家的渔业管理细节进行比较,发现更加严格的渔业管理有助于改善鱼群健康,提高种群数量,少量或没有管理则导致过度捕捞。
研究总结称:“在数千名管理人员、科学家、渔民和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许多发达国家的渔业状况得到显著改善,发展中国家的情况也在日益好转。”
此次研究也发现了其他情况:之前彼此意见向左的两个不同渔业专家阵营之间继续达成了共识与合作,双方曾就全球鱼类种群的健康和未来前景存在分歧,但10年前却首次合力完成了渔业资源评估。2009年的分析称许多枯竭的渔业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那次分析所用的渔获数据仅占全球总量的20%左右,也就是说,全球每年80%的渔获是什么状况仍是一个谜。
上周发表的研究是由类似的研究小组开展的,所采用的数据有了显著扩展,覆盖了全球约一半的渔获量。希尔伯恩称,结果显示英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者现在购买鱼类时都会有明确的意识。“要做到非常小心,就需要看清到底是什么种类的鱼,”他说。“但一般来说,尤其是我们西方人,我们吃的大部分鱼都来自有良好管理的渔场。”
[chinadialogue_factbox title=’以可持续方式购买海鲜’]
世界自然基金会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份非常实用的各国海鲜指南
[/chinadialogue_factbox]
但也有例外。例如,美国人最喜欢的海鲜虾就大部分进口自东南亚地区未实施可持续管理的渔业。
“许多国家虽然国内的渔业管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是从管理不那么好的国家进口海鲜,这也是我们应该意识到的一点,”并未参与此次研究的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海洋科学家贝丝·富尔顿说。
她还说:“必须大力帮助目前不具备有效渔业管理能力的国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这不仅限于解决他们资源缺乏的问题。”
许多重要的渔业都未包括在新研究所采用的数据中,原因可能是一次捕捞涉及数十种不同鱼类。现有的管理机制通常侧重于以鳕鱼、金枪鱼等单一鱼种为目标的渔业,因此此类捕捞活动追踪起来比较困难。
希尔伯恩说:“未包括在此次评估中的大多是高度混合的渔业,他们可能一网就能捕获上百种鱼,无法根据鱼种逐一进行规范。所以,管理此类渔业所采用的工具将不同于我们目前成功实践中主要使用的工具。”
印度、印尼和中国未接受评估的渔业占全球渔获量的30%至40%。“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业国家,而且其资源评估基本上都没有公开,”希尔伯恩说。
斯坦福大学渔业科学家史蒂夫·帕伦比表示,我们需要谨慎对待公开的数据。“我不太相信从中可以看出渔业管理计划取得了普遍成功,”他说。“因为同一国家(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区域数据呈现不同模式。”美加两国东海岸渔业的反应并不好,西海岸和阿拉斯加则表现较好。“可能是东海岸管理措施的效果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也许是因为起点太低了,”他说。
塔斯马尼亚大学海洋研究员雷格·沃森认为,科学家倾向于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思考渔业。“一方试图拯救海洋和其中所有生命免受渔业的破坏,另一方则专注于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全球数百万人口提供就业和支持的种群,”他说。“鉴于对全球海洋生物的大规模评估存在不确定性,二者都有存在的空间。”
沃森称,专注鱼类资源的研究可能表明,某种渔业能够提供可持续的供应,但此类数据并不一定能真实反应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陆地生态系统一样,海洋生态系统可能已经大大简化,缺乏曾经的多样性和恢复能力。这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非常重要。”
翻译:YAN